|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的许多素材来源于地方资源,教学内容关注地方文化,实施目的服务于地方发展,与学校地方课程的教学紧密相连,由此我们可以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融入到地方课程的教学当中作为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如我们准备开发的《话说长兴》校本课程的实施,就可以和省编、市编地方课程中关于长兴局部的内容相渗透。
3、&nbsp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结合。
&nbsp&nbsp&nbsp&nbsp作为一所新办学校,特色还需要我们去打造,根据学校的设施、资源优势和发展计划,我们目前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努力:一是充沛运用我们的完善的体育设施,打造体育特色,并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如《游泳与健康》,《舞蹈与健美》等;二是充沛运用我校的师资优势与生源优势,打造学科竞赛特色与技能竞赛特色,由此计划开设的校本课程有《电子制作》、《生活中的数学》、《科奥探索》等;三是强化英语特色班,打造英语教学特色,开发《特色班英语教学》校本课程。由此,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而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过程,也承载了校本课程的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
&nbsp&nbsp&nbsp&nbsp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一年来,我校大胆实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融入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与学科考试评价的改革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校本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特点,使他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来实施成为可能,并将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是课程内容的结合,有些校本课程,如《计算机与生活》,自身就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相近;二是课程组织形式的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如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活动载体;三是教学课时的融合,在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方案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设置为每周4-5课时,我们将校本课程的实施按每周1课时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中,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一周分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集中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教学。
&nbsp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nbsp&nbsp&nbsp&nbsp与一般课程评价相比,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特点表示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是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多样性的评价,是一种评价主体广泛性的评价。这一特点要求评价主体素质较高,评价的规范、环境实现一定程度的规范化。鉴于这些理论,我们认为,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从评价内容上说,可以从课程的吸引力,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的科学性,课程实施的效果等方面实施;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可以是开发者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课程授课教师的评价、同学和家长的评价,甚至是有关课程专家的评价与鉴定;从评价的对象上说,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者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至于评价的手段,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的重点不一样,下面结合不同的评价对象,谈一下我们的设想:
1、对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该课程质量的一种鉴定与认可。鉴于校本课程开发自身的复杂性,加上我校目前还只属于起步探索阶段,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既要充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有助于开发者不时的进行反思,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由此我们考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因素评价:一是该课程的适应性,是否适应地方和社区的特点、适应学校的实际、适应同学的状况;二是课程的科学性,包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渗透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布置和素材的引用等;三是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开发与实施对同学、教师和学校乃至于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四是对一些选修性的校本课程,还可考核其吸引力,参考同学选修的人数。评价的主体与手段可采用有关课程专家的评价与鉴定,课程实施者的评价与感受,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同学座谈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最后,学校综合几个方面的因素,研究确定合适的权重分,形成对课程的最终评价。
2、对校本课程实施者的评价。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校本课程并非只由开发者自己来实施,对于校本课程其余的授课教师,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从而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这种对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偏重于教师实施课程的主观态度,如备课等执行教学常规情况;教师实施课程的效果,即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同学实际接受程度的比较;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评价的主体与手段可采用教师授课后的教学反思,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常规检查和同学考核的结果,依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
3、对同学的评价。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新课程背景下同学发展性评价改革的研究”这一课题,把同学校本课程的学习作为同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最后结果再折成等第的形式出现在同学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中。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同学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示,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学校和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将成果转换成学分。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同学参与学习的学时量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结果为辅,设定不同的学时,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学时综合相加,再按一定的比例折成A、B、C三等。
&nbsp&nbsp&nbsp&nbsp各位领导专家,钟启泉先生在评价中国课程教材改革时说:“每一次课程教材改革几乎都匆匆上马而又匆匆退出,缺乏研究的积累,缺乏理论的武装,缺乏实证的验证,缺乏必要的评估。可以说这是一种游击式经验型的课程改革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引起真正的课程革新。”校本课程开发终究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具有必定性,只有每个学校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立足于实际,适应学校和社区的实际状况作出适当的理性选择,以尽可能少走弯路。而以上关于我校下一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些初步设想,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如何,还有待于我们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和创新,不时的检验完善,也希望能得到各位更多的指导,把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推向一个实质性阶段。
&nbsp
&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