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7 01:35:47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 “期中考试学习紧张,你总是耐心解答同学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时,如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可以达到助人自助,就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果能将活动二与活动三衔接起来,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素材。比如:老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小组活动本身就是合作与竞争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竞争达到双赢。这样贴近学生生活,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3 问题设置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相符度。
问题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通过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心理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习惯和心理状态,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凌老师设置的问题都紧密联系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认知水平也比较相符。
建议:如果能从学生身边寻找个人素材、班级素材等来设置问题,可能更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促动学生的认知。
(三)从教师呈示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技巧的角度
1. 板书设计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情况:凌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板书,而是以合作树的形式有效生动简洁的反应了本课的一大主题。设计新颖、简洁,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2. 媒体呈现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凌老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很成功、有效的。她运用了动画、图片、歌曲、音乐等形式,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结果有效。特别是背景音乐的运用,结合了设置问题的需要,或紧张或舒缓,给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情感氛围。
(四)从教师呈示学法指导上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培养的角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讲求学法指导,以教材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想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本节课凌老师采用了课前预习、分组点评、学生质疑、生生互动、知识点学生背诵比赛等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方式,对于学生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对学习兴趣。比如检测评价过程中,教师对错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了指导;让学生提出质疑,再由其他小组同学来回答的等形式既有老师的导,也在生生互动中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 不足:整堂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如:某些“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依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契机,把知识提升和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突破难点环节中,设计的问题不够新颖,也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直接回答出来,不利于学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建议: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素材和各种校内外学生资源,设计更新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加深思考拓展度,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与发挥。
总之,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因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我们只有投入其中,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才能营造出民主高效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