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nbsp&nbspCuriculum&nbsp&nbsp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课程专家和教育工作者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与局限,要求政府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将课程开发的局部权力下放给学校,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职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管理与评价。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始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尤其是在对校本课程模式的建构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同时也发生了不少的疑虑,发现了一些问题。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普遍认为,现在所建构的校本课程模式,主要以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为主要内容,其中由于涉和到小同学的年龄特征,活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几乎是小学内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与主要表示形式。然而,通过在开设了校本课程课的学校考察,我们所看到的校本课程与原有的活动课、兴趣小组似有相同之处,甚至大有“换汤不换药”之嫌。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的“庐山真面目”吗?校本课程与原有的活动课、兴趣小组异同何在?两者之间就是简单的等号连接吗?------这些问题,困扰于广大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者心头,疑惑决这一问题,就会使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穿新鞋、走老路”。有其名而无其实。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去年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开始的,在一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我们仔细比较、深入探究,冷静地考虑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们正在“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nbsp&nbsp&nbsp&nbsp一、活动课与兴趣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nbsp&nbsp&nbsp&nbsp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发展基地的,学校享有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绝对权利。这也就是说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和教师有了充沛自主权,而这一权利的“下放”在以前是我们难以设想的。在保守的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是全部地位。课程的设置一向是由国家说了算、定了干,而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在绝对的指令下进行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从外表看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非常主动的,我们可以决定一节课怎么上、上完了后怎样考核(评价)同学的学习效果,从而有了对“课程”的拥有感。然而这些我们可以“掌握”的内容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局部,课程是一个系统,不只仅表示为一节课、一次测试,在保守的课程体系面前,学校和教师只有服从。在以前,我们没有哪个学校和教师可以决定开哪一门课,并将其纳入与其它课程不相上下的运行轨道中;我们也不能改变哪一门课应该怎么上,哪一个知识点是多上还是少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在国家课程中,始终只是“渗透”。因为有太多的诸如教参之类的“规章制度”给我们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线。于是,一些带有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的教育,就在活动课与兴趣小组中表示了出来,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同学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同学素质的小记者班,锻炼同学思维的思维训练班,拓宽视野的科技活动小组,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电脑活动小组,还有美术小组、书法小组------这些兴趣活动充沛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
&nbsp&nbsp&nbsp&nbsp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有着较大的“校本开发”的成份。首先,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学校充沛利用自身与周边资源开设的课程。是学校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为(当然在此之前,我们或许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参与课程的行为),在这里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不再是“渗透”,而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因为需要这种体现,学校才有这种主动的行为。其次,在兴趣小组活动课中,学校是基地,是享有绝对主动权的,学校可以决定哪一个活动小组可以开设,哪一个不具备开设条件而不开设,哪些活动小组开设多长的时间(也就是课时),这些布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的管理。最后,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教师也是同样享有充沛的主动权的。他们可以决定哪一次活动上什么内容,哪一些内容上或是不上,一个阶段的同学学习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考核。这时候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拥有“课程”,他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兴趣活动小组的管理职责。
&nbsp&nbsp&nbsp&nbsp从这一方面来看,原有的活动课开设与现在所研讨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着相同意义的,他们都以学校为基地,倡议学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充沛利用现有条件,体现学校意志与教育取向。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nbsp&nbsp&nbsp&nbsp二、教师和同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nbsp&nbsp&nbsp&nbsp那么校本课程就完全等同于原有的活动课与兴趣小组吗?答案是否定的。假如是等同的关系,我们就没有了研究校本课程的必要。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仅仅是校本课程中的不幼稚、不完善的一局部。我们所面对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学科课程的延伸,是学校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从以往被动教育向如今自主决策、构建课程的转变,真正意义的校本课程有许多原则是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所不能体现的,因为我们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忽略了我们的教师和同学。
&nbsp&nbsp&nbsp&nbsp1、同学的“真正需要”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不光是学校与教师的参与,更加需要的是同学的参与,而且同学在课程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决策者之一。这在我们原来似乎是大不可能的事。在我们的观念中,同学就是同学,以学为主,而且应该对教师是绝对服从的,即使课程开发由教师来决策,但同学又怎能参与决策呢?这样一来,教师的地位有何在?然而,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同学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的主体,“主体”是有“发言权”的。审视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名为“兴趣”,但其实不然。我们的兴趣小组有着一定的强制性。例如:因为要参与某一次的数学竞赛,开设了奥数兴趣小组,而参与的同学主动。他们都是各班的数学尖子,你可以说他们的数学成果一定好,但你不能断言他们对数学一定有兴趣,这样的兴趣小组就是强制的参与。这样为了对付某次竞赛而开设的兴趣小组比比皆是,有的学校为了长期坚持训练,就成立了相应的兴趣小组,成为了活动课中的一局部,这显然不是校本课程所提倡的。同时,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很大程度上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产物。学校一般是具备什么师资就开设什么课。有哪些设备就开设什么课。而这些课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就是同学所需要的。没有市场的课,就没有它存在的实际意义,也最终所被淘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那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同学是怎样的参与课程,并且决策课程的呢?校本课程的开发充沛体现同学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同学享有相对的学习选择权,是同学从以往被动学习向如今主动探究的转变。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要开设的课程首先是同学所真正需要的,这就要学校在开设课程之前,做好同学的需求调查,就像做市场调查一样,知道同学有哪些方面的需要,再开设相应的课程,然后在由同学去选择自身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其中,同学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间接的决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假如学校不顾同学需要,开设一些对同学来说没有学习价值的课程,最终会因为上课人数少或是没有而被停止。无锡市锡山中学是全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基地,多年了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这所学校的原有活动课中有一门自行车修理课,学校认为,同学们每天骑车上下班,学习这些知识有用武之地。然而,在同学选择课程时,这门课因为没有多少同学参与而没有开设,理由很简单:许多同学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意义,自行车真正坏了,知道怎么修也修不了,还不如拿到修理自行车的地方去修。这一事例很明显的体现了同学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的决策与参与作用。这也是校本课程与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的实质不同。
&nbsp&nbsp&nbsp&nbsp2、教师的“第二职业”
&nbsp&nbsp&nbsp&nbsp假如说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忽视了同学的需要,这还可以理解,而教师呢?不是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吗?这个“忽略”从何谈起。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师有多少是教师自愿申报参与的?有多少又是“名正言顺”担当的?又有多少是学校顾全大局“统筹布置”的?我们的兴趣小组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小记者班的教师是语文教师,思维训练班的教师是数学教师,篮球小组教师的人选当然不会走出体育组的范围,科技小组的教师也不可能会是音乐教师。所以,许多教师在开课之前,就很肯定自身将是哪一个活动小组的教师,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学校布置的事情,自身操心也是枉然。这些就正是与校本课程的最大不同。
&nbsp&nbsp&nbsp&nbsp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中,提倡的是能者为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要调动教师参与办学和管理的能动性,是教师从以往的课程执行者向如今课程决策者的转变。谁能说语文老师教小记者班就一定比其他教师教得好?数学教师里难道没有可以更好胜任球类教学的人选?我们的学校除了对教师们在平时所任学科的情况有所了解,是否了解他们的“绝活”?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中,无论你是哪一学科的教师,无论所开设的课程与你的任教学科是否有关联,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成为这一课程的担当者,就可以享有课程的决策权。这不只仅是一个竞争的问题,它关系到校本课程的质量,它所展现的是教师在本职学科的才气与能力,是教师们的“第二职业”。更要提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考虑同学需要的同时,还充沛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学校教师有哪些方面的专长,就可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只要是适应同学需求的,就可以实施。这样一来,学校培养人才的渠道将更加的宽敞,教师与同学同时在新课程中得到发展。
&nbsp&nbsp&nbsp&nbsp同样以锡山中学为例,有位教师因为在业余生活中自学了心理学,于是向学校申报开设《胜利心理》这一课程,而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同时申报开设这一类课程,学校的宗旨很明确,开设的课程只要有同学参与,就可以开设,结果两位老师开设的课程都有不少同学参与,而且那位业余教师因为开设课的名字取的好,参与的同学还较多些。
&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胜利例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同学是主体,其需要要被重视,教师同样是主体,也要被重视。所不同的是,同学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互相影响和制约,并互相促进和发展。由此可见,只有充沛的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的能动性,充沛考虑了同学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才是其实际的意义和内涵。
&nbsp&nbsp&nbsp&nbsp三、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nbsp&nbsp&nbsp&nbsp活动课与校本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着一些实质上的抵触。假如仅仅是将活动课改个名字叫做校本课程,显然有许多内容是牵强和会的。而全盘否定以往的活动课也就等于掘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根据新的理念,我们应该认识到,活动课程既有和新理念抵触的局部,但同时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更新以往课程观、改革活动课程,使之融合于校本课程中,是我们首要任务。怎样融合呢?一年来,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了尝试。
&nbsp&nbsp&nbsp&nbsp首先,我认为既然是改革就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既然是尝试就要感于先尝苦。我们首先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我校就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激励创新,我们觉得,校本课程对于同学来讲是个性的张扬,是特长培养的舞台,其目的是同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我们向教师提出,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我校校本课程就是“以活动课程为中心,开发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基于活动课与校本课程的不同所考虑的,即:以教师与同学为本。
&nbsp&nbsp&nbsp&nbsp其次,校本课程提倡教师的充沛参与,着眼于同学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就从教师和同学开始,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就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可以开设哪些科目并确定同学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展。前面讲到,以往参与活动课的同学,有很大一局部是老师选拔的或是以同学家长意志为主而参与的,而同学真正想学的课程我们没有开设,致使我们和同学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为此我们将在全校同学进行了“我想学什么”的调查,调查了解同学最想学习的东西。我们不否认在调查结果中有一时的激动和幻想,然而这些激动与幻想正是我们引导他们生长与发展的有利契机,我们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教师特长统计也是同步进行的。
&nbsp&nbsp&nbsp&nbsp第三,同学需要发展,教师需要展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就是以教师和同学为本。根据同学的需要和教师的特长调查,下面的工作是由教师自主申报课程,这不只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尽量满足同学的多样性需求。根据教师申报的课程,学校课程研究中心的成员经过综合评定,确定出学校预备开设的课程,印发到各班,由各班班主任引导,让同学根据自身喜好报名参与,最后再将报名的结果反馈给课程研究中心,由中心成员根据报名参与人数的多少确定出开设的课程,一些报名人数较少的课程,动员他们参与其它课程的学习。当然说起来寥寥数语,做起来就可想而知了。
&nbsp&nbsp&nbsp&nbsp总之,活动课与校本课程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将二者置于对立面,我们必需认识到,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教师和同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活动课要扬长避短、逐步完善,从而走向校本课程。虽然,校本课程对于很多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确确实实的来到或即将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走进校本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发展校本课程、这样我们的学校、教师、同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才干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的三个特征
相关链接>>>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网络化的探索&nbsp
相关链接>>>博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方平台
相关链接>>>浅谈校本教研中的家长参与和其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