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不少语文课堂越来越功利化,很多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除了需要背默的文言文以外,其他的教学文本不被老师重视,让学生泛泛一学,然后就是大规模地让学生做各种练习题。其实这样的语文教学观念,泯灭了学生学习母语的天性,忽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所以现下不少语文老师的责任,不应只停留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应该 引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学生天性中有欣赏美、追求美的本质,优秀文本的魅力在于读者从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品味和赏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学生对美的感悟也有所不同,教师不能将自己固有的审美感悟强加给学生,而这恰恰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唤醒学生心中对美的发现,理解学生对美的感悟。
“语文”的实质其实简单来讲就是语言和文字,因此语文课堂其实承载的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因此,对于课文中的文本,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诚然,鉴于考试时这部分内容考查的分值较小,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写作,而忽略了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使语文课变成了“哑巴语文”、“习题语文”,我们的学生只学会了各种答题的技巧、术语,而真正能够用于生活中能传情达意的口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有效提升,这样的语文教育着实让人汗颜。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能读书、敢读书,会读书。我们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内容适合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不少优秀的篇目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引领我们的学生去品味和赏析,例如在教授《春》这一课时,我通过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诵读,尝试让初一的孩子自己划分停顿和节奏,结合这篇文章浅显易懂的抒情角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情感,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朗读效果,虽然这个过程有些缓慢,但是相信这对学生以后阅读这样的文章就会找到方法和窍门。熟读了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自然也就加深了,这为下一步赏析文中生动的语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语言是人的天赋,表达是人性自然地流露,我们的语文课应该着重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使他们的语言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这样的话,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