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虞美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6:5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虞美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 陈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插入相关的情景图片、文字资料和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PowerPoint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及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加大课堂密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见了,也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虞美人也叫丽春花、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我国也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4.“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6.“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7.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8.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9.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10.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11.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12.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四.课外延伸
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五.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虞美人》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