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0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教唱《盼红军》,使同学了解了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学会用轻巧的声音唱好了歌曲,掌握了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在模唱中,利用其它歌曲的旋律再进行模唱,初步培养同学视唱的基础,以使同学的视唱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 欢乐颂 贝多芬
教学目的: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示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坚持音准和节奏整齐。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
教学分析:
一.《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于家乡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这首歌就是表示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
二.综合训练:1、是一首合唱发声曲。
2、《土拨鼠》旋律进行平稳。
三.欣赏:《第九交响曲》是德国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
教学重点: 一.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
二.体会德国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会分析歌曲的调式和表示手法。
教学设想: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节奏练习中,按节拍用“DA”读出,单独练习十六分和和点节奏。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出本课的课题。正确演唱带有各种音乐记号的歌词;指导准确的咬字,吐字和体会歌曲的感情。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同学的创作思维.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初步学唱曲谱。2 综合训练。
课型:综合课
教具: 钢琴,歌片、书
教学思路和建议: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节奏练习中,按节拍用“DA”读出,单独练习十六分和和点节奏。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出本课的课题。复习《土拨鼠》,由贝多芬的歌曲导出本课的欣赏曲《欢乐颂》。先由同学介绍贝多芬,再由教师补充资料,进行《欢乐颂》的歌唱、吹奏练习,以便同学更好的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作品特点。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
(三)基本训练
1节奏练习
A.按节拍用“DA”读出。
B.单独练习十六分和和点节奏。
C.同学边拍手边用“DA”读出节奏。
2 第一处(第三小节)歌词是模仿猫叫的象声词,所以选择(5.5)。第二处应选择(5123|)为宜。
(四)发声练习:要求:开口音与闭口音相区别。气息支持住,声音圆润流畅。
(五)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欣赏并且学过一些外国作品,谁还记得有那些?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同学讨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德国民歌《土拨鼠》是由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听一听歌曲唱到了什么。
(六)授新课。
1、 听录音范唱。
歌曲是几拍子的?唱到了什么内容?
2、 教师自弹自唱曲谱。
分析歌曲:土拨鼠是一种小动物。在当地,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宠物,就象我们
这里养小猫小狗一样。那么作者写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与感情呢?同学们来讨论一下。
3、学习歌曲。
A、听琴视唱旋律。
B、将不熟练,唱地不好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C、完整唱旋律。
D、用竖笛试奏旋律。
E、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吹奏。
F、巩固新课
(七)小结并作业:这节课初步学唱旋律,进行了综合训练。回家后,预习歌词局部。
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歌词
二.综合训练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软件,录音机,打击乐器,书,竖笛.
(四)教学思路和建议:
综合训练以同学讨论为主,找出正确答案。复习歌曲,学习歌词,运用多种方法表示出歌曲,培养同学的多种表示能力。
(五)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且进行发声练习.
二. 基本训练.
要求:为一首短歌最后一句歌词谱写旋律.
方法: 1. 教师弹琴, 同学唱一唱前三乐句的旋律.
2. 教师弹前三乐句,同学跟随琴声哼唱出最后一句歌词旋律.
3、让同学听一听它们的音高,然后各组同学结合自身创编的旋律和此短歌的旋律特点进行讨论,来选出最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
4. 教师让同学讨论划分出最后一句歌词的节奏,然后把旋律填上.
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土拨鼠》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歌曲。
四. 新课
1、范唱: 播放录音,要求: 进一步体会歌曲表示的情景。
2、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要求速度统一,节奏准确,掌握好拍子的准确性。
3、 轻声演唱歌曲旋律,掌握好气息。
4、 轻声演唱歌曲歌词,将歌曲的感情很好的表达出来。
5、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示歌曲:a、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b、竖笛吹奏歌曲。
C、打击乐伴奏。
五、课堂小结:对歌曲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 三 课 时
(一) 教学内容:
歌曲巩固和进行艺术处置。
欣赏:欢乐颂
(二) 课型: 综合课
(三)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和建议:
复习《土拨鼠》,由贝多芬的歌曲导出本课的欣赏曲《欢乐颂》。先由同学介绍贝多芬,再由教师补充资料,以便同学更好的了解。进行《欢乐颂》的歌唱、吹奏练习。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歌曲巩固和艺术处置。
A集体分声部有表情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动听,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遍范唱,和录音机中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歌声最优美?
2听范唱,播放录音,要求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情感。
3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歌曲。分组:A、吹奏竖笛 B、演唱歌曲
三欣赏。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了一首《土拨鼠》,
是贝多芬的一首声乐作品,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交响曲《欢乐颂》,再来了解一下音乐大师贝多芬。
A初听歌曲。提问:它的表示形式是什么?(同学展开讨论) 师小结。
B简要讲解歌曲:
《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总结,是他以前八部交响曲中英雄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欢乐颂》是这部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局部。把声乐放进交响曲里,在贝多芬的哪个时代是一种大胆的发明。
C复听歌曲。谈谈你对《欢乐颂》的整体印象。
D同学介绍自身所了解的贝多芬的作品。
E同学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极其创作。
F教师补充介绍贝多芬。
G完整欣赏《欢乐颂》。
H听音乐,大家一起演唱《欢乐颂》。
I进行轮唱练习。
J用竖笛吹奏歌曲。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
第 四 课
教学内容:
1、 歌曲,转圆圈
2、 综合训练.按歌词填写旋律
3、欣赏: 1. 阿玛勒俄(女独). 2. 阿细跳月(民乐)
教学目标:
1、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示彝族儿童嬉戏时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2、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步提高音乐思维能力,并使之获得初步的歌曲写作知识.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分析:
1、歌曲是一首彝族民歌, 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首歌曲以"do mi,sol"三个音为基础组成这三个音的连接,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生动活泼.
2、综合训练.本课的练习要求同学谱写歌曲中缺少的局部旋律.
3、欣赏. 1.<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等地区臧族保守歌舞"囊玛"中的歌曲段落.常 为引子--歌曲--舞曲的结构形式.
2.<阿细跳月>根据"跳月"这一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内容写成的.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示,注意力度,适度,记号.
2、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了解歌曲的主要构成音是什么,对歌曲有了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分组结合竖笛自学,体现同学的自主学习。通过制作电脑课件,进行综合训练,协助同学理解重难点。提高同学兴趣。课堂效果也会比较好的。听范唱,让同学体会歌曲的意境,在他们自身唱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喊唱的现象。最后综合表示歌曲,培养同学的多种艺术能力。在同学的对比演唱中,指导他们学会自身分析歌曲,依照力度标志进行演唱。欣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乐曲的情绪、乐段、演奏形式、主要旋律音、表示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同学的分析能力与欣赏能力,培养同学的综合艺术感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初步学唱曲谱。 二 综合训练。
课型:综合课
教具: 钢琴,歌片
教学思路和建议: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了解歌曲的主要构成音是什么,对歌曲有了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分组结合竖笛自学,体现同学的自主学习。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2、复习旧课: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
3、基本训练:
1)节奏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