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座提纲 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1:4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作为教育人,对此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学习,认真领会其精神。边学习,边梳理,拉出了如下一个体系:
背景: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同时,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
研究历程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受教育部基教二司委托,会同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专家,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历时三年集中公关,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后,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研究核心: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征求意见稿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发布稿: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审美情趣、身心健康);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            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            18个基本要点
  
   为        一  文化基础             1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了                                 2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
   生          二  自主发展           3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全                                 4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面                                             
   发          三  社会参与           5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展                                 6  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基本内涵
  一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三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一  文化基础
               ——   (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一   文化基础
                          ——  (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 自主发展
                         ——(一)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二   自主发展
                           —— (二)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三  社会参与
                       —— (一)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三  社会参与
                      ——(二)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金名文化核心素养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言行文明、乐学善思、尚美能群、积极担当”的现代公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个性化体现。
金名         学生核心素养基本点
言行文明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自我管理
  
乐学善思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尚美能群     审美情趣          健全人格、
  
积极担当          珍爱生命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