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美术第7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课
观赏和旅游
(一)基本分析
学习的基础是同学对生活的观察,是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对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的表示。观察不常见的事物,游览不常见的地方,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把他们表示出来,使同学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
利用同学熟悉与喜爱的内容,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激发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人物为主,也可以景物为主,可以画城市,也可以画农村。以自主性学习方式为主,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作业。同学学习评价的设置,在于发展同学的综合素质,不必过于强调研究构图和色彩,应更多地鼓励同学积极参与、交流、与同学合作。 (二)教学目标
1.引起同学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和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相关景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2.能大胆、发明性地表示出自身的所见所闻,适当渗透构图知识。
3.同学交流观赏旅游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学的综合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旅游照片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情感互动:分小组交流,教师可参力口一个小组的活动,相互介绍暑假期间外出观赏旅游的感受,创设创作氛围,激发同学的表示热情。例如,请同学把观赏旅游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出来,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O思维互动:将感受和体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讨论:你喜欢(什么)哪儿?你准备怎样表示?你理想中的景物是什么样?师生对话、同学对话,激发创作热情,启发构思。为了表达自身的兴趣与愿望,提倡突出重点,选择不同的角度,资料表示出来。
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师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渗透简单的构图知识和色彩知识。
第2课
游乐场
(一)综合分析
通过同学喜爱的题材进行教学,引导同学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示和评价活动,教学内容虽然具体但又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特点,更贴近同学生活。同学在玩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更有利于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这种创作方式更偏重于自然和自发,有利于同学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同学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游乐场里自身喜爰的“玩具”的造型特点,感受玩具的神奇。
2.培养保护公物、乐于助人、勇敢向上的精神,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同学丰富的想像力和发明精神。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训练表示色彩的能力,探索用各种资料表示游乐场特有的气氛。
1.能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是否对造型,色彩感兴趣。
3.是否在造型和色彩搭配上有独创性。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身的感受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游乐场是一个热闹有趣的地方,同学通过体验各种色彩、图像、声音、姿态,表情、动作的美感,参与游戏活动,认识自身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尝试各种绘画工具,引发丰富的想像力,感受创作的喜悦与乐趣。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生活态度。
第3课
中外民居
(一)综合分析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中外民居多姿多彩的风格和样式。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又是多民族国家,地域和社会的保守特征,使各地的建筑显得丰富多彩。而风俗、气候和自然的差别,又使这些建筑在形式上出现出各自的特点。开敞的吊脚楼、浑厚坚实的土楼都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日本的木屋、英国的尖顶红砖民居,带来的是异国的情调。观察欣赏中国民居,让同学从自身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动身,体验民居建筑的美感。尝试从不同角度体验不同风格民居所带来的美感。为第四课《老房子》提供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素材,.扩展同学的形象思维。既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家),但又较为生疏(如土楼)。但这些奇特的房子无疑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从而发生探究的欲望。以人文主题和学科主题来构架教学,“单科切入,兼和数科”。认识并利用同学个体、背景的多样性,让同学按各自的兴趣,自主组合,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小朋友受到重视,协助每个同学体验民居建筑艺术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增强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欣赏中外民居建筑多姿多彩的风格,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发由衷的赞叹与喜悦。
(一)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光盘,图片。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课前由同学按各自的兴趣,如:地理、旅游、气象,音乐;历史等方面,自主寻找交流伙伴。分成五六个人一组。如喜好旅游的同学,把各自拍摄的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照片、家庭摄像资料作为共享资源;喜爱地理,气象的同学,每位组员承当一局部职责,了解中国南北方地理、气候方面的
特征,喜爱音乐的同学可选择一些民族气息浓厚的音乐资料等。
O同学在课堂上作小导游,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主题旅行,每到一处由相关小组的同学交流民居形式与生存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结合自身经验,发生美感体验。并可展示各自所带的图片。教师在同学的交流中作适当补充,引导同学探究中外民居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拓展:讨论如何在不破坏古老民居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功能,引导同学用文字说明、音乐、摄像等多种形式展示对民居的研究效果。
第4课
老房子
(一)综合分析
以表示古建筑和民居为主的写生、记忆画练习,是儿童美术基础活动中的一种直接体验,让儿童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发生一种相应的情绪和认知。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型特征”,到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将自身的综合心理活动联系起来,用写实(如线造型)或主观(如色彩想像)的形式将老房子再现在画面上。重点:体验老房子的美感,难点:表示的角度和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观察,寻访本地的老房子,让儿童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色彩或线条造型表示,再现老房子的美感。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老房子的资料。
2.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教学战略:感知生活、现场写生、记忆复述、综合创作。
O课前每人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他人的评述,并表达自身的见解。
第一课时,带领同学寻访当地有特色的老房子,师生一起观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特点,可让同学触摸粗糙的墙壁,倾听老人们的讲述,并根据自身对老房子的理解与同学交换看法。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之后,选择写生的角度,不一定是全景式的,可选择有特色的窗棂、房顶,飞檐等作为
主要写生对象。
第二课时,提示同学回忆自身在写生老房子时的感受,将自身对老房子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是全方位的,听、看、触、摸等都参与其中)联系起来,让同学根据自身的感受来决定表示方法。提倡将写生中的素材重新进行组合,适当地添加、想像,或利用线的重组来表示每个同学心目中的老房子,它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第5课
点 线 面
(一)综合分析
引导同学关注“点,线、面”,欣赏感受“点、线、面”,学习运用点、线、面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示能力。教材中选人了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范图,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示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运用色彩画一幅画。
2.体验生活中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
3.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示能力。
4.运用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同学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1.有关生活中点、线、面组成的各种资料。
2.彩色水笔、油画棒、水彩水粉颜料和相应的纸、笔等。
1、关注同学是否进入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
2、 能否通过作品感受、借鉴—些优秀作品的表示手法,如造型、图案、颜色,运用在自身的作品中。
3、能否大胆、有个性地表示自身的创作意图。
4、能否积极参与作品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发表自身对作品的看法。
通过对基本元素的了解,让同学感受生活、表示生活、美化生活。点,线、面随处可见,恰当而有个性地表示自身的独特感受,赋予点线面的艺术生命力是解决教学重点的要点。
对作品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元素便于同学理解,有利于化解难点。同学在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表示不够多样化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与启发。
第6课
(一)综合分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花卉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花的外形基础上,通过点、线。面的排列,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可以取得不同的构成装饰效果。同学通过动脑动手,培养想像发明能力。了解花卉图案的装饰知识,使同学掌握花卉图案的绘制方法。教学中应充沛了解同学对花的认知程度和观察习惯,利用一切资源来丰富同学的表象。从同学喜闻乐见的花上启发同学,以满足儿童求异心理的需要。在设计构思时,鼓励同学大胆进行想像发明。绘制时,让同学认真细心有规律的进行纹样装饰,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有较好的装饰效果。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写生,抓住花卉的特征,然后用点、线、面等元素和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美丽的花卉图案。
2.通过花卉的设计与制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同学的发明能力。
(一)课前准备
I.收集各种形状不同的花叶,了解相关花卉知识。
2.收集花卉图案装饰的丝巾、手帕等生活用品。
3.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
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啊!你们想不想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那我们就一起去美丽的花园走走吧! (播敢VCD光盘《美丽的花园》,带小朋友们走进一片花的海洋)
我们不能摘花,这么美丽的花怎么带回家呢?你们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生:可以让“画笔”来帮助!)
讲授:
这块丝巾漂亮吗?(出示一块绣有花卉图案的丝巾,让同学欣赏)你觉得它漂亮在什么地方呢?
生:丝巾上绣有美丽的花朵呢!那你们觉得这朵花和我们刚刚在花园看到的鲜花有什么不同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种美丽的花朵呢?出示实物或图片如:印有花卉图案的毛巾、衣服、毛毯……给同学一个直观的认识。
好神奇啊!鲜花都变样了,魔术师来了:
瞧,他带来了一朵月季花的照片。
看,魔术大师开始变了,你们可得睁大眼睛啊,他给花洒上了一种神奇的药水,这朵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能给这种药水起个名字吗?换一种药水洒在花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自身分析,小组
讨论。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魔术大师的身手真大啊!
复习三种装饰元素:点、线、面。
第7果
会变的树
3.通过树的变形、激发同学的审美情趣,提升同学的审美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各种造型不同的树的图片。
2.各种变形树的投影片和图
片资料。
3.绘画工具和资料。
4.收集有关树的文字,图形
和音像资料。
(三)设计方案
方案1:
教师利用切割移位的方法,让同学感受树的变形,简单而直观,使同学对树的变化发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和时提出问题,让同学小组讨论:
这棵树和生活中见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变化?变化前与变化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假如让你来变,你会怎么变出与老师不相同的新图形?
讨论
同学围绕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同学自身组织,各小组进行争辩,论述如何变化才是美的。
实践,体验
让同学通过基本形的树的不同变形练习,体验图案的变形制作方法。
欣赏、表述
教师出示一组点、线、面有代表性的树的变形图案,让同学来赏析,并请同学个人或小组讨论、归纳表述对新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进一步让同学理解图案变形的方法和简单的技能。并由表述不同的观念碰撞,发生新的有发明性的变形方法。
总结、评述
通过展示作品,利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法,‘对发明性的作品给以肯定、鼓励。让同学在交流和评述中加深对作品设计创作深层次的理解。
第8课
水墨游戏——鸟
(一)基本分析
用中国保守水墨画形式来表示形象。同学用毛笔蘸永、蘸墨画在纸上的过程,就是在玩,做着有趣的游戏。学习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描写形象,表示出他们的主要特征。教学时主要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熟悉国画工具资料,进行感官体验。
2.学习用水墨点、线、面的浓淡变化进行简单的造型。
3.培养同学热爱祖国的保守艺术,感受水墨画独特的情趣和境界。
(一)课前准备
欣赏用的图片资料。宣纸、毛笔两到三支、墨、笔洗等资料工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
课前师生一起收集关于鸟的资料。
O导入:同学讨沦有关小鸟的话题。例如,有些同学在谈论小鸟走路、觅食、休息时的姿势,绘声绘色,颇为生动。
老师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以小鸡为例,出示范画并引导同学观察小鸡的录像,让同学仔细观察,并通过已学的知识考虑,如何用“水墨”把那种毛茸茸的感觉表示出来。
O先做一个游戏:毛笔的“笔肚”含水、笔尖蘸墨,在宣纸上轻轻点一下,比一比看谁点的点最大。接着,连续点十个点,让他们观察这十个点之间有什么区别,并且找出画中小鸡身体各局部与那些点相似。接着出示另外一幅画,画的是麻雀;也请他们找一找。(同学讨论总结)
教师山示小鸡、麻雀、燕子等
形象,让同学比较、概括出哪些地 方相似,比方同学说,他们都有翅 膀,都有羽毛,都有两只脚等。老 师跟着引导同学概括出多数鸟类 可以用两个圆形和两条线把他们 表示出来。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做游戏一一脚尖踮着,身体向前倾,那位小朋友很快就东倒酉歪,站不稳了。这时老师指出,同学站不稳的原因是重心没有落在两只脚上,从而联系到画小鸟时也应该注意重心。
欣赏分析书本上大师和同学的作品。当欣赏到任伯年的《花鸟》时,耳边响起了一声声麻雀的叫声,同学们都好像置身于画中,鼓励同学大胆的落笔勾、点。
作业展评:“鸟的天堂”里贴着同学们—张张水墨淋漓、充溢着遐想的画。让同学自身评价这些画。
第9课
(一)教学目标
1.培养维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亲近自然。欣赏、感知水墨动物蛮寥几笔即“形神兼备”的美。
2.用水墨工具作画,用简练的笔墨表示动物,体验笔墨的趣味。
3.了解、喜爱中国历史悠久的保守艺术,培养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准备
1.收集动物图片、查阅有关动物的资料或观察家里的宠物。
1.准备绘画下具和资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
宣纸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方案1:
猜谜导入。老师请小朋友猜谜,导入新课。
欣赏回忆。看看同龄小朋友的作业,寥寥几笔就把动物画得很传神,是抓住厂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我们也来画一画。
讨论分析。讨论怎样用简练的笔墨把他们表示出来,分析教材上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没骨写意法,勾线法)。
教师示范。老师示范时将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灵活运用干水墨动物的示范扮演中。
画法探索。教师指导同学画动物的身体,注意笔上的含水量要丰满,各局部都要一笔而成,运笔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速度,大胆肯定,才干画得生动传神。画时注意用笔的轻重快慢、用墨的干湿浓淡。
同学作画。
添加:将大师画中的主要局部调出来让同学临摹,在学习其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组成一幅新的画。这种练习既可让同学学到原作描绘物体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法,同学又有充沛的发挥余地。
变化:让同学对动物进行观察分析,说说这些动物的基本结构、形象特征。根据画中的形象,让同学画出这一动物的各种动态,尽可能用简练的笔墨画动物。
第10、11课
剪纸(一)、(二)
(一)综合分析
剪纸是我国民间保守装饰艺术的一种。按表示风格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流
派。北方剪纸粗犷质朴,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同学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挥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保守,增强同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同学对民间保守艺术的热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引导同学发现知识点,培养同学的观察力与发明力。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喜欢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其表示形式有阳刻,阴刻、点色、套色、分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主要注重情趣和意境的表示。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
2.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
3.激发同学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同学对美术的耐久兴趣。
(一)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资料。
1.在造型上是否有自身的思想,是否积极表示,能否在发明活动中,享受乐趣,并体验表示的喜悦。
2.构思作品是否以自身的体验到为基础,发挥想像力,,表达自我的理念和表示作品的美感。
3.在欣赏和评述上,是否亲近剪纸作品,感受和体会作品的优点和美感。
剪纸是属于牛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示方法,运用所学的设计制作方法,动手完成作品,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
第12课
十二生肖
(一)综合分析
用剪纸的方法,有主题地来表示十二生肖。使同学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能得以巩固和熟练应用。设计时,要求先画后剪,或拓展到纸版画印出来。注重表示出同学心中的十二生肖的形象特征。了解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同学通过画、剪、印等多种手段表示十二生肖,从而培养起同学发明和审美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耐久兴趣。
(二)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I.同学通过画、剪,印的手段,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十二生肖。培
养同学的发明和操作能力。
2.了解掌握有关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以获得对美术的耐久兴趣。
3.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
(一)课前准备
I.课前请同学收集有关寸二生 肖的传说、故事和剪纸作品。
2.收集各种有关十二生肖的作 品,如剪纸、纸版画等。
3.准备各种制作工具和资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
提问
教师和时提出问题,止同学组 织讨论:1.十二生肖有哪些动物?
2.十二生肖各有哪些身手?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讨论
同学围绕这两个问题,分组组织资料,进行合作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十二生肖的最大的特征进行争辩。
欣赏、评述
教师展示一组我国人民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民俗剪纸。并请同学对照刚才讨论的特征来表述自身的想法。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要领“抓住特征”。
实践、体会
让同学利用自身身边的彩纸,通过画、剪的方法,’表示出自身属相的形象。来体验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方法。
第13课
纸卷造型
(一)综合分析
从平面造型走向立体造型,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手法,巧妙
地利用色纸进行的立体造型。本课的要点是让同学抓住要表示的
事物的特征,充沛利用和放大其特征局部,使其更形象。由于本阶
段的同学在形体知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
因此要根据同学的实际水平设计练习形式。纸卷造型是以纸为材
料,根据纸材的特点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发生独特有趣的
艺术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
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激发同学丰富的想像力与发明愿望。
3.尝试对形象特征的概括。
(一)课前准备
1.各种“纸卷造型”范作若干和资料(图像资料)。
2.收集各类纸材。
3,准备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见57页图表)
方案2:
结合语文教学,让同学做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填空练习,直
接概括“纸卷造型”的艺术特点,提高自身的描述能力。
1.开始复习以往的纸工练习形式,了解对不同材质的纸认识。
动词:(剪)纸 (撕)纸 (折)纸 (染)纸 (贴)纸 名词:(白)纸 (彩色)纸 (平光)纸 (蜡光)纸 (卡)纸 宣纸 铅画纸 塑料纸 图案纸
2.老师示范“卷”的动作,如出示若干个大小粗细不一的圆柱纸卷儿。
形容词: (长短粗细) (高矮胖瘦)
有些词是用来形容人物体态的,那就做做人物造型:
如:做个胖大婶,力口上头发、帽子,五官等。
3.从动物造型拓展开来:
动物造型——动物拟人造型——人物造型
第14课
近大远小一
(一)综合分析
“近大远小”可以表示画面的空间感,这是透视的规律,透视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示力的绘画语言。可以培养同学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独特的反应,引导同学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近大远小”的现象,从同学亲眼看到的一些透视现象动身,使同学获得“透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直接观察和各种生活经验去发掘“近太远小”的透视规律。
2.鼓励同学运用“近大远小”的知识进行创作或评论美术作品。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有关“近大远小”的资料,如:大师作品、风景
图片、生活照片等。
2.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资料,如:水彩、水粉、油画棒、彩
色铅笔等。
(二)设计方案
方案:
课前需要准备:厚卡纸一张、直尺、铅笔、剪刀(使用剪刀要注
意平安,应选用儿童专用的平头剪刀)。
导入
师生一起制作透视卡片。
•在一块厚卡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可以用直尺),剪开其“上、左、右”三条边,
•正面垂直的观看这个正方形,
•然后让同学把正方形沿“下”边向“外”折,再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形象有什幺变化?
O欣赏
师生一起欣赏收集来的资料:
看凡•高画船和海:
生:凡•高画的船一条比一条小,离我们近的船很大,远处的船就非常小。看风景图片:
生:远处的花很小,近处的花很大。
看生活照片:
生:我看起来很大,远处的爸爸看起来很小,其实,爸爸比我高多了!
考虑
同学通过观察,考虑,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东西,近处看起来大,远处看起来小。
“一样高(宽)的东西,近处看起来高(宽),远处看起来矮(窄)。”
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就叫“透视”变化。
发现
生讨论:近处的东西不但大,而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远处的东西不但变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近大远小”可以表示出“纵深感”,透过画面,仿佛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表示
生讨论:把近处的东西描绘得细致一点,画得大一点,远处的东西可以模糊细节,画得小一些。
展评
办一个小画展,师生一起看、
一起说:
构图、色彩、透视……
鼓励同学用—‘些简单的美术
术语描述美术作品,表达自身的
感受。
第15课
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
(一)综合分析
水粉颜料能调和出非常丰富的色彩。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联想发生的,如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太阳,火光,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联想,称为“冷色”。颜色由于远近的关系,也出现出不同的色相,如一样颜色的树,近树和远树颜色不一样,一样的蓝天,近处与远处的蓝色也是不一样的。引导同学观察、理解这种变化,才干在画面中表示出远近空间。笔触的变化也能表示人的情感和空间距离感,用笔绘画时都要留下运笔的痕迹,这就是笔触。水粉画中的笔触十分重要,它能使画面生动、跳跃。不同的笔触会发生不同的绘画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理解色彩的冷暖感觉和远近变化的知识。
2.尝试用水粉颜料描绘风景,体验笔触的变化和色彩的表示力。
3.运用美术语言去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一些风景画,如凡•高、毕女口索的作品。
2.准备水粉颜料和画笔、调色盒、小水桶、画纸等工具资料。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欣赏
.欣赏凡•高的《播种》,谈谈感受。
凡•高的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明亮、纯洁的强烈色彩,丰富多变的笔触,夸张的变形,他的色彩、笔触、构图不是单纯的状物,而是抒发自身内心永远沸腾着的热情和强烈的主观感受。
.欣赏风景照片。
观察:看一看远山与近山,有什么不同?
生:近处的山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树和花朵,翠绿、金黄,十分鲜艳:远山只能看到山的轮廓,色彩也变得朦胧了。
O尝试
同学尝试用笔触表示“远”与“近”:
.短笔触:可以形成点彩的效果。
.长笔触;画面生动有力,气势澎湃。
.大笔触:发生概括统一的效果。
O表示
.少加水可使颜料增加凝聚力,堆积出质感。
.水粉颜料有覆盖力,想改变
颜色时,只需等下面的颜料干后将所需的颜料重叠上去即可。
.结合“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进行表示。
O研讨
看一看、评一评,画面有纵深感吗?
第16课
新老街道
(一)综合分析
新老街道是同学所熟悉的生活。生活是同学每天都能见到的,引导同学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获生活中最有表示力的一面。新老街道各有特色,同学的创作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实践相关联。依照自身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记录所见,表达自身的情感。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示出“街道”的大体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家乡有特色的老街和新建的街道,培养同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2.复习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示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3.启发同学联想各种生活内容,使主体和背景空虚、丰满。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新老街道的资料,如生活照片、老照片,民俗风景画,城市新貌明信片、邮票、城市导游图等。
2。准备丰富的表示工具和资料等,如水粉、油画棒,或彩纸、画报纸等。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O同学讨论:画什么?
生:城市里的街道实在太多,可画的东西也很多。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来画:刚刚通车的“立交桥”,再烘托其他的“背景”,如来往的汽车、绿化的环境,画面就很丰富了。
生:我爷爷家门口的小巷子特别多,我和小伙伴们经常钻巷子玩捉迷藏的游戏,画出来一定棒!
欣赏资料:
了解家乡的历史、观在与将来,充溢自豪感。要为家乡建设出份力。
同学作业:
构思: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景?有什么人物?什么表情?
构图:巧妙布置所画的内容。尝试多画几张小草图。
描绘:注意内容的特征与细节。
修改:做局部的细节添女口或背景处置,和整幅画协调。
赏析作品:
多角度欣赏同学美术作品,获得审美经验。
第17课
小设施
(一)综合分析
教学内容自然融合了美术与社会生活,由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书亭,报亭、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展开,先让同学欣赏小设施巧妙造型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再由同学根据小设施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要求用色彩和线条表示喜欢的小设施。
(二)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1.观察、了解街头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
2.尝试用多种绘画资料描绘小设施。
3.描述生活中有创意的小设施,体验小设施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各种小设施的资料。
2.准备多种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街吗?老师也喜欢,那我们一起去好吗?播放城市小设施的录像,请同学带着问题去看:
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组讨论:
设施造型新颖、美观,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设置功能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同学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小设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设施的造型结构和功能设施。
同学作业:
画出自身喜欢的小设施,可以进行有创意的添加,注意小设施的色彩运用
和环境搭配的合理性。
课后拓展:
去自身的学校、新村转一转,寻找公共小设施,评价他们的功能和观赏两
方面的特征,给学校或居委会一个好的建议。
第18课
我设计的小设施
(一)综合分析
把公共小设施作为联想、发现和创作的依托,巧妙地在实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使之成为各种有趣,实用的小设施,体现美术学习与同学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欣赏造型独特的小设施,了解这些小设施的功能,在同学感受作品的过程中,激活同学已有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同学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交流效果的能力,初步形成设计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不同风格的小设施造型,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设计小设施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通过讲评同学作品,感受简单而有创意的设计,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各种小设施的资料。
2.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设计方案
欣赏丰富的小设施资料,展开讨论:
看到的小设施是什么造型?
用什么资料制作的?
设置的位置是否科学?
小设施的主题功能是否明确?
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
请同学们寻找答案,小组讨论:
.设计的小设施主题明确。
.造型独特、美观、新颖。
.色彩搭配有趣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自然。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同学讨论:
1.课后拓展:“儿童新村”需要的小设施的设计和建议。
2.合作者选出最佳方案。
同学作业:依照选出的方案,进行偶设、研究,画出有创意的小设施。注
意小设施的实用性和环境搭配的合理性。
举办小小展览:
让同学畅谈自身的感受。
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小设施去画?
你还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第19课
我制作的小设施(一)
(一)综合分析
在前两节课,同学已了解和设
计平面的小设施:主要通过各种制作方法,利用废旧资料,因材设计,制作小设施模型。生活中的小设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当,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观察和触摸、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游戏,感受资料特性和其与设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表示方法制作小设施。掌握折、剪、撕、贴、刻等方法。
2.巧妙利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具有各种功能的小设施。
3.善于用语言表达自身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小设施的资料。
2.师生一起收集各种废旧资料。
3.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双面胶等。
(二)设计方案
方案:
.同学观察小设施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感性上激发同学的兴趣,了解小设施的形式、结构和色彩。接下来再以小组形式,讨论各组的废旧资料与设计小设施之间的联系。发挥他们的想像,在此基础上开始合作制作。
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巧妙利用资料,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
作业过程:动手制作自身熟悉的小设施,要突出它的功能,最后让同学进行展示,同学欣赏、评价、交换意见。
.课后拓展:在制作的基础上,让同学在生活中搜集小设施的知识,并对现有的城市小设施写一份改进报告。
第20课
我制作的小设施(二)
(一)综合分析
根据各种资料特点,采用造型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的想
像,做出漂亮小设施。强调同学的活动:用手触摸、角色扮演、操作
体验等。
资料:资料是什么?从哪里来?
设计:小设施的设计功能是什么?设计成本有多少?
使用:作品的使用目的是什么?使用对象是谁?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素材的特性设计、制作漂亮小设施。感知各种资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评价活动,体验探究
的乐趣。
2.设计时注重小设施的实用性。培养观察生活、表示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可以制作可爱人物形象参与小设施活动。并对自身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审美评价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制作资料。
2.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
教学战略:本节课是一堂综合活动课,所以要请小朋友“自建”小设施,并模拟扮演,而这些小设施制作的内容可由同学在课前自行设计。在课前,同学自身搭配小组,同学就是制作者.创意者、扮演者,在小设施的制作上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建议同学在课后将自身的作品拍成图片保管,更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
作业过程:作业的前半部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刀:,对各人带来的废旧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以伙伴形式加入各组,给予相应的指导。
课后拓展: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居住地“火星”上设计小设施。想一想,用什么资料最合适。
第21课
摸物背形
(一)综合分析
通过“摸物背形”训练同学的触觉,培养同学画画的兴趣和表示能力。所触摸的物体要选择简单的、熟悉的、无毒的,要教给同学背形的方法。任何一种物体都可以概括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基本形体,有些物体看似比较复杂,仔细分析这些物体的也是由这些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的,了解了基本形的原理,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物体形体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物体,训练同学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同学的触觉经验。训练同学触觉和视觉的协调发展。
2.通过游戏培养同学的想像打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
1.准备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准备不透明的围巾等物。
3.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1.视觉与触觉是否协调一致,同时得到发展。
2.是否能动脑筋,用绘画或其他资料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造型。
3.能否将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在激发同学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同学背形的方法,抓住物体外形的造型特点,表示出形体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集中作品,安排一个工艺品商店,模仿商品交易过程,同学从形、色、资料利用等方面介绍自身的作品,推销出去,选购者说出选购的理由。
第22、23、24课
实物的联想(一)(二)(三)
(一)综合分析
本单元共三节课,为实物组合设计与表示,这些作品又称为“装置艺术”。在教学中要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激发同学探究的愿望,激活同学创新的思维。通过对现成物品的组合,进行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使同学产牛新的设想、新的构思、新的创意,从而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要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充沛挖掘教材中的想像因素,空虚想像内容,提供想像方法,进行创意训练,提高同学的发明构思能力,动手表示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第22课)
1.感知各种物品,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联想组合成新的形象。
2.培养观察生活、表示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不同的角度对现成物品进行联想,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平面的装饰与组合。
(第23课)
1.感知各种资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评价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1.培养观察生活、表示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对自身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审美评价能力。
(第24课)
1.学会选择资料,设计制作立体的装置。
2.通过探索、设计、制作、评价,提高动手表示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培养观察生活、表示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大量的制作资料,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
2.师生一起收集现代造型艺术的图片资料。
3.教师事先组装一些立体装置作品。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前准备各类物品,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会出现出一个新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运用直接观察和各种经验去发掘意念。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不同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将组合成的作品贴在纸板上,请老师口同学们一起欣赏评论。
•介绍自身的作品,与同学交流。
讨沦评说自身和同学的作品,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乏。
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同时讨论是怎样将这些物品巧妙组合的?
有了新的构思,同学们再合作,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
的组织原理,对资料进行造型设计。
.分组合作。试用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要求联想要合理、科学,作品要有新意,给人以美感。
集中作品,安排一个工艺品商店,模仿商品交易过程,同学从形、色、资料利用等方面介绍自身的作品,推销出去,选购者说出选购的理由。
.你们认为一个优秀的装置艺术应具备哪些条件?
讨论从资料到形象的过程,鼓励同学同样的资料要有更多的创意。
同学为自身的作品写一份创意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2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