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 B.世界充满了矛盾
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3、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
5、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7、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8、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
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差异就是矛盾”。“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表明(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都是无条件的
C.具体矛盾是无法改变的 D.矛盾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2、《半月谈》载文指出,中医药和西医药治病思路迥然有异。西药大多是抑制剂,在人体内充当“杀手”角色,如杀病毒,杀肿瘤细胞等;中药是生物功能的调节剂。西药多是单靶点,哪里有病哪里治;中药却是多靶点,靠复方或单味药中的多种成分治病。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B.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D.中医药比西医药优越
3、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推动发展经验的交流。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是各国实现发展的关键。这一认识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4、《人民日报》曾载文强调,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 )
A.同类事物具有共同的属性与特征 B.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三)简答题
背景材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种事物形不成丰富。
辨题:万物莫不相异,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