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第一次驻足在孔子像前。
记得那年去山东学习,归途上我们在曲阜勾留半日,只为朝圣,去瞻仰至圣先师留下的遗迹。如今在校园里,我又一次驻足在先师的圣像之前。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神于天,圣于地”,孔子的思想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大地。确实,雕塑里孔子的面容是平易的,他以慈和的目光注视着二初中的校园,似乎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扪心思索,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要给孩子们呈现什么样的课程?福至心灵,我想起了2000多年前的课程设置。那个时候的应该主要是“六艺”吧。
关于“六艺”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一说专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因为第一种说法能够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仔细思考“六艺”的课程设置确实令人深思。“一曰五礼”指五种礼节,想来类似于现代的德育。“二曰六乐”指泛指音乐舞蹈;“三曰五射”指射箭技术;“四曰五御”,指驾驭技术(那个时代战争以车战为主);“五曰六书”我想这里即指书法,还有包含识字读书等,“六曰九数”主要指数学。
综合来看,儒家的课程设置,更类似我们所说的“德智体”但又不尽相同。首先“六艺”把“礼”放在首位,我想应该还是德育为先的原则。那么“乐”呢?孔子一直重视音乐教育。《论语·述而》又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儒家思想一直注重修身,我想音乐或者说是艺术是教人幸福的学科,也正是修身的一个方面。所以说到底,“礼、乐”居首,应该是教人修身,也可简单概括为德育。然后“射、御”既是时代必须的技能,又有健身的要求,可类似于我们的体育。最后的“书、数”又和我们的文理科类似。由此来看,儒家“六艺”基本上等同于我们的“德、体、智”。
思考“六艺”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希望能从儒家教育思想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古为今用,指导我们当下的教育。借鉴先贤的思想,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思考:
一、德育为先。任何时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第一位的。曰“……民无信不立。”(《论语 · 颜渊》)而德育中信仰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当下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我们德育的当务之急。
二、健康是基础。“六艺”把“射、御”放在“书、数”之前,我想是有道理的。品德好,体魄健全,已经可以成为一个基本的劳动者了。“弟子规”中也说“有余力,则学文”。相关于“智育”的知识教育则必须以德育和体育为前提。
三、课程设置应符合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那时的体育学科更倾向于符合时代需求的射箭和驾车。而在现代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课程的设置同样应该符合时代的需求。而不是盲目的复古。
四、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和人的幸福息息相关。几千年前的古风民谣,琴曲筝音,如今听来仍让人流连忘返;龙门的石窟,敦煌的壁画,总能让人如痴如醉,叹为观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获得心灵的幸福。古人尚且重视艺术教育,可况我们今人?
或许历史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这些。
站在孔子圣像前,我又一次得到的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