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读这本书源于多年前伍佰的那首歌《挪威的森林》,喜欢欣赏这首歌词的感觉,耳朵享受于他声音的苍凉。只是后来听说还有同名的一本书,我就想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如果碰到我会第一时间去阅读,不巧的是当时问过几个书店都没有了。于是慢慢地这本书也就尘封在记忆的角落了。
就在今年的四五月份吧,到一个小书店闲逛,猛然间发现了它,毫不犹豫地占为了囊中之物。与想象中天壤之别,我并没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心情了。一是这次买到了盗版书,错字颠倒字的现象不轻。二是文中的主人公非常与众不同,就像是藏在黑暗角落中的隐士,却又蠢蠢欲动。总之读着的感觉不是很好,于是阅读之路就此搁浅了。巧的是时隔不久与儿子英语班的一个家长朋友聊天时又谈到了这本书,但我没有就此重拾起来。直到六月份的外出学习,闲着也是闲着,在车上又端起了它。可能是没得选择吧,静下心来读着读着就读出来这本书的味道。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1987年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时,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却在与日俱增。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左右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20岁的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木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泽、初美也都在青者期迷失了自己。如果说没有迷失自己的只有绿子,对于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将那一颗颗紧闭的心灵之门敲得“咚咚”响的冲动。
对这种青春期迷失的救赎,作者笔下的他们选择了相同且简单的方式,即恋爱、友情、逃避和幻想。这种简单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获了成功,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却收获了失败。木月选择了直子的爱情和渡边的友情进行自我的救赎,收获的是死亡;直子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和玲子的友情还有逃避,但终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对木月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这无可救赎的理由中仍旧收获的是死亡是失败;玲子选择的是丈夫的爱情,也没有成功,她住进了“阿美寮”疗养,在这里一住八年,期间她选择了直子和渡边的友情,并且抱着不愿在“阿美寮”待到“发霉”的决心,冲出了迷失的沙漠,回归到了人间,最终取得了救赎的成功。
从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出场人物的自我救赎的成功与否中我们看到,玲子和渡边的成功自我救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对他人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最为积极的意义。青春述茫的救赎之路不是两性的情爱,而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