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5: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李文韬  

  迟子建,一名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的作者。正是她出生在北方,在她眼中的春天便与我们南方不同。我们南方一立春,气候便开始转暖,而北方仍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尽管北方的春天来得晚些,但迟子建发现——北方和南方一样,春天都是一点点化开的。

  自序《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中,迟子建从电视中便已发现春天,接着春天便以敞开的怀抱,温暖了北方。春天并非来得轰轰烈烈,也不是依着气节而来的,而是靠自身顽强的拼争,一点一点,逐步化开的。

  现在的人提到“哀愁”二字,便多带有鄙夷之色。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形始厌恶“哀愁”,“哀愁”二字也便失在了生活之中。

  《是谁扼杀了哀愁这》——人们不断追美好与梦想,哀愁也被扼杀了。人们弄错的是,常情“悲欢离合”中的“悲”便是哀愁,他们也明白,常情缺失便不是一个常人,若一个人在生活中只笑不哭,我们便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白痴、一个不正常的人。到底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是人们过于对梦想的追求?别再认为哀愁只会推乱你的生活节奏,相反,真正的哀愁是那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所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看似富足的生活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每天早上瞧见匆匆的行人在红绿灯下走过,然而死神总爱选择那一个倒霉的人,让他的生命终结在红绿灯下。

  《红绿灯下》,迟子建作为诠释者站了出来,告诫着人们不要为匆忙而将生命丢在红绿灯下。我爸,同样也是一个爱匆忙的人,绿灯时,他便肆无忌惮地在十字路口处穿行;黄灯时,他就加快脚步;红灯时他也仍出现在斑马线上。每次同他过红绿灯时,不仅是万分十万分小心了,连亿分谨慎都不够!又想起上次红灯时,他拉着我的手就往马路对面冲,就像没命了似的,不顾旁边涌来的车流,最后一个庞然大物瞬间闪在了我面前,我尖叫一声,我爸一把扯我回来,这时候膝盖也撞上了一块铁板。等我回过神来时,见我爸一脸苍白的神情,停在我面前的公交车的照明灯保护罩上有一条不短的裂缝。接着那个司机下来了,同我爸在一边吵架,慌了神的他又醒过来用那张毒嘴反驳着司机。从那之后,我爸闯红灯析次数大大减迟子建散文读后感1000字少,但等我的脚不再隐隐作痛后,他又经常闯红灯了。

  我同作者都产生了共鸣,用嗓子呼吁着那些闯红灯的人,让他们也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

  我想,还有许许多多的琐事在生活中牵绊着人们,但却没有挖掘出来。我认为我们应该鼓励身旁更多的人,如迟子建一样,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倾听西栅的梆梆声,静静欣赏鹤舞,弹起苍苍琴,录下寻石记,在俄罗斯感受泥泞中的春天,打上不忍的句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5:04:59 | 只看该作者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胡子昂

  只有阅读名家经典,才能品赏到优秀文化

  ——题记

  最近,我阅读了《迟子建散文》,且对部分感兴趣的文章作了一些深究。所获得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故写下此篇感想。

  迟子建是一位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中国北极村——漠河。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了四十余部单行本。这本散文集是她最好的部分文学作品汇总。本书分三辑,共67篇文章,内容形形色色,不过都是经典之作。虽然各篇文章内容差别甚远,但无论从哪一篇中都能看出作者的进步思想(或是对现实不足的深刻反思)。品读本书,实在是回味无穷!

  尽管我只深读了部分篇章,但还是收获不小。我想就其中三篇浅谈感想。

  《最苍凉的海岸》一篇表面上是写作者对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回忆,实际上是在控诉战争的罪行。七十年前的6月6日,为了全世界的和平,288万盟军士兵在诺曼底登陆,然后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德军防线。他们在用尸体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役胜利了,但鲜血染红了海滩。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官被人们当作英雄永远铭记,然而那些牺牲的士兵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就像作者说的:“有谁还会在意这样一片坟墓呢——也许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人类虽然在六十九前就战胜了法西斯,但黑暗一直没有消失,它躲在某个角落里,伺机而动。躺在庞大坟墓中的战士们的英灵一直以来似乎都在压制着黑暗,然而当人们将他们淡忘时,这种压制力量也将土崩瓦解,黑暗有可能再次笼罩世界。因此,为了和平与光明,人们应永远都不能忘记无名的英雄们!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着重写了两位俄国文学家,即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前者出身贫寒,一辈子与苦难抗争,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虽然负债累累,但他所取得的精神成就让人叹为观止。尽管他戴过四年的脚镣(服苦役),精神与思想却没有受到禁锢,这不难解释为何有八万人给一个穷作家送葬的原因了。托尔斯泰与其相似,生前也戴过镣铐,但这是一副无形的、伴随终生的镣铐——他的贵族身份!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贵族身份为何是镣铐呢?对于一位崇尚自由平等的文学家而言就是如此。他的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经典著作,更做出了许多向俄国农奴制挑战的行动(解放庄园奴隶),这都是为了挣脱“贵族”的镣铐。当这位伟大的灵魂走向天国时,镣铐终于断裂了。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一颗伟大而高尚的灵魂,那么再结实的镣铐都无法桎梏住他们。

  《不忍的句号》一篇是写中国近代一位著名变法家——康有为。当时中国内外交困,他深感中国之贫弱,需变法改革。便与梁启超等人一起掀开了“戊戌变法”的大幕,还先后创建了强学会等变革团体。然而好景不长,维新仅百日便以失败告终。回国后,他却判若两人。梁启超与康有为虽同为维新人士,而前者终生主张“革新反帝”,康有为却在变法失败后消极守旧了,这与他自相矛盾的思想观念不无关系,难怪作者评价他不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康有为的坟墓是圆形的,像是他人生中一个不忍的句号。变法维新的昙花一现可能是外因所造成的,而他个人的悲剧更多源自复杂的内心。一个想为国家开出“良方”的人却被同样的“顽疾”打垮了。可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定理想。

  读散文不仅要读内容,更需要品味含义,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人有时会处于黑暗之中,但我坚信:无论黑暗多么可怕,总会有人将光明迎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5:05:03 | 只看该作者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一个无名小卒谈成名作家的散文印象,似乎是有点自不量力,不过本着文字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我还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写下了对迟子建散文的印象。而且,这样的散文让我不得不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感受。

  一

  许多人回忆起童年总是眉飞色舞。其实,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童年的经历,更多的是那一段流逝的美好时光。童年,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用好奇心和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行走,完全没有成年人的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你可以说童言无忌是一种幼稚,但反过来想,它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发泄呢?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说真话的本能。回过头来寻找时,发现这种本能只有在童年时期才保留着。于是,我们津津乐道地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别人的童年,甚至整个人类的童年。

  二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童年始于原始森林,也许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原始森林确实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野生可食用的动植物,干枯可燃烧的朽木,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我国的大兴安岭就是这样的原始森林,它不但养育了原始的部落游牧民族,也养育了我们现代的人们。

  东北,雪原,林区,在我眼里一直是美丽而神奇的。想像一下,在白雪皑皑的树林里行走,脚下是咯吱咯吱的声音,眼前茫茫一片纯净,偶尔,一两只不怕冷的小动物在枝头跳跃,看一看春天还有多远。这时候,几片残雪从树梢落下来,落在小动物身上,它们以为天敌来了,赶忙逃到洞里去;落在行人的头上、肩上,抖一抖,正好看到仓皇逃窜的动物,心里不禁一暖。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所有活着的生灵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慰藉。而在河边,在被冰封住的河面上,白天,人们凿冰捞鱼,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喝着鲜美的鱼汤,唠着天南海北的闲嗑。日子就这样在劳作和休闲中一天天过去了。直到春天来了,开始种庄稼了;夏天来了,遍地野花开放了;秋天来了,各种野果子成熟了。种庄稼是大人们的事,而山坡上的野花野果却是孩子们的乐园。采一把野花边走边嗅,摘一把野果边吃边玩,直吃得嘴角都是果子的颜色。

  所有这些都是迟子建散文所描绘的景象,但它和我幼年的生活何其相似——除了冬天的林区和冰下捕鱼。记得小时候的山坡上,秋天长一种我们称为“狗屎溜溜”的野果子——后来知道学名叫“野葡萄”。紫红色的浆果能把人的手和嘴都染上色,我们边吃边互相嘲笑。不过,小孩子确实经不住甜的诱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美味了。我们喜欢它不仅因为它的味道,更因为它的颜色。在当时衣着色彩单调的社会,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美丽色泽。而迟子建也在她的散文中有类似果实的描述——都柿,一种长在林间矮树丛的常见浆果,春天开粉色或白色小花,花谢做果。果实先青后紫。这种野果含酒精,吃多了会醉。而作者,就曾经因为贪吃而醉过一次。看到这时,我笑了,第一次知道“吃醉”这个词,也第一次比较细致地了解了醉后的感觉,“我步态飘摇,挎着的维得罗(一种小铁桶)就像只魔术盒子一样,在我眼前一会儿发出蓝色的幽光,一会儿又发出玫瑰色的柔光,再一会儿呢。发出的是银白色的冷光……好不容易上了公路,太阳已经西沉了,我觉得自己是踩着一条金光大道回家,很得意……”如果醉的幻觉如此美丽,我倒真愿意尝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5:05:0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而亲情,也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割舍的牵挂。这些,在迟子建的散文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一个会拉小提琴的父亲,为了把懒睡的孩子叫出被窝,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站在炕边拉琴。琴声和着朝霞,和着窗外青葱的菜园、纯净的空气,将孩子唤醒、照亮。这和我们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唠叨真是天壤之别。作者不愿意在田间劳作时被牛一样驱使拉犁,于是,无声地反抗,而父亲则“夸我”有本事,“能把绳子拉弯了。”看到这里,我笑了,一个幽默风趣又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母亲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在作者埋头长篇写作期间,每天中午,母亲都为她准备丰盛的午餐,并且搭配以合理的营养。这就是母亲无言的爱。不仅如此,母亲还表现出对作者的理解。在《两个人的电影》中,母亲对电影的萧条和刘老根大舞台的热闹做了一番慨叹,说女儿写的书就跟刚才两个人看的电影似的,虽然好,却没有多少人欣赏,而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有这样一位母亲,人生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电影。

  因为一部小说,我认识了迟子建,因为迟子建的散文,我更深刻地体会了“唯美”一词。朴素的生活,朴素的感情,宛如我们从前经历过的岁月,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的美好时光。雪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精灵,在雪地上行走的童年,不由自主地就沾上了灵气,长出清新的诗行。这些诗将伴着作者,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直到人生的尽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6: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