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经典诵读与语文教育》讲座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3: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育》这个讲座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张燕玲副教授所讲授的,提出了关于经典文学“读和背”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并且针对经典诵读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具体的实施措施。

         讲座一开始,张老师讲述了一些名人事例,例如: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然而,他仅凭口述便完成了一部传世名作《柳如是别传》,索引文献全凭记忆,后人查对,丝毫无误。何以能够如此?文化底蕴使然。例如:杨振宁自小就表现出了数学天赋,他的爸爸没有按照我们现在的家教思路给儿子强化数学,而是聘请了一位文学教授帮助强化文史素养。杨振宁的爸爸了不起,有远见卓识:他懂得为杨振宁丰富文化底蕴。后来杨振宁多次回忆说:这些经典诗文滋养了他的一生。还例如鲁迅先生,南怀瑾先生,茅盾先生,巴金先生等他们都是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通过这些文化名人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张老师通过一段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背诵经典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开展经典诵读这项活动的可行性。

          在这次讲座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素读”这个概念,通过对这个概念的了解也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困惑。“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我们现在可以将“素读”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实际上,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以这种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法,目的是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功效。为了达到这个功效,“素读”的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所读的书籍必须是经典文集,是足具“种子能量”的文字;二是对诵读的内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读成诵;三是不求急功近利,但求储备充裕。因此,“素读”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目标上追求大量积累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举说到:“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现在提到的“经典诵读”也好,“素读”也好其实都是对古代私塾教育的借鉴,我国私塾教育的做法的初衷和终极目标都体现为“积累”,蒙童时期就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

          结合张老师所展示给我们的“诵读经典”的具体措施并且结合我们现在的具体现状和学情,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

    第一步:声音先于义理,也就是要放声读。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即可。第二步: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读而悟。教师或者学生手头的资料呈现出需要特别译注的字词,学生在自读自悟或小组讨论中理解原文,不求深刻,粗略地知道大意即可。第三步:诵读成诵。朱自清先生还说“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读书并且要读经典文学作品而且还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做到这样才能达到“逸于成文”的功效。只有达到背诵的程度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在整个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疑问,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孩子不理解就背诵,这样不符合教育学由理解到识记的教育规律”,在讲座的开始我也心存这样的疑惑,而且也这也是我很久以来也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之前我也就想过组织学生背诵一些经典文学篇目,但是考虑到没有时间为学生讲解这一难题,就此这个计划搁浅了。听完这个讲座我也对自己或者说很多人都有的这个疑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解决这个困惑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们整个诵读就是在“积累”,就是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记得当时讲座中老师问到“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今天背完了一段话,明天就忘了?”我们听讲座的老师基本上都回答到:“遵循的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而老师却说:“这个规律只是部分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孩子对此知识积累的量没有达到。”到此,我就想到自己初中时候一位数学老师说的:“1+1=2,你为什么不会错?因为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的确是这样,当我们积累的量达到一个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熟记于心了,想忘记都难。所以我就再想,我们有时候会罚一个孩子把听写错误的汉字写二十遍甚至五十遍,这不就是为了通过量的积累让学生把这个汉字熟记于心吗?老师的话就从理论上给了我们这种做法的支撑。

         张燕玲还说到,当前,中小学课堂中增加国学经典的内容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小学老师的国学素养非常有限。在这一点上我有着深刻的体会,自小因为考试的原因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有限的原因,我自身对于经典的阅读很少,一直到大学读了中文系才有机会真正的去阅读经典名著,但是整个小学中学还有高中十二年的教育过程在这方面的欠缺也不是四年大学本科就可以弥补的,为了尽快弥补我觉得我也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经典诵读。

         当下的中国,表面上看,从政府主管部门到社会到学校,大家都在喊要弘扬中华文化、要培育民族精神、要培养爱国情怀。可是现实状况又如何呢?我们的孩子从小以穿美国“耐克”运动鞋为时尚,以吃麦当劳、肯德基为至爱,以看美国动画片和日本动漫为最乐……即便是在学校里,也以“双语教育”的名义灌输着其他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自小就脱离了民族基因、在外来强势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人,你怎么能够指望他会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你怎么能够指望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滚瓜烂熟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好比一个人攀上了群山之巅,他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