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柯红松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呢?现就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1、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3、阅读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通过有声诵读,学生可以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体验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周密严谨的结构。对此,教师首先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
其次,营造感染学生的氛围。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
再次,教师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
综上所述,在教学有声诵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二是要注重师生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们应注重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是要注重探究。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等进行探讨、深究,这是一种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开放性试题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如要求在阅读中,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这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完全理解、完全吃透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因此,针对文章内容或写法上的某一点,独立阐述自己的见解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观点要新颖、独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独特,就抛丌文章具体内容,乱说一通不着边际的话语,这种貌似新颖、开放的答案,实则无理无据,也无法符合题目要求。
四是要注重欣赏。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当然,我们只是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欣赏作品的形象,欣赏作品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作品内容,能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要联系课本所学的知识,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用心去欣赏,就一定能发挥自身的阅读潜能,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