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小论文 让课堂回归本真,让生命没有迷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09: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他站在黑板前,手拿粉笔边讲边批,流利地指出病句的问题所在并如何修改时,下面的学生听得瞪圆了眼睛,仍旧回不过神来。这个在黑板前潇洒自如的男孩儿还是那个上课从来不听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老师一批评就想跟老师吵两句的马晓斐吗?
当他走上讲台,学生们掌声欢呼声四起,他羞羞答答讲完题,下面的学生不依不饶,说他声音太小,说他没用普通话,在我的提议下他又用普通话大声地给的大家讲了一遍,在掌声中回来……他还是那个让我头疼让我心烦让我真的一句话都不想多跟他说的王帅鹏吗?

也许,他们的答案还没有那样的正确;也许,他们的展示还没有那样的精彩;也许,他们还没有学到很多应该思考的东西;甚至,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同学们的鼓励才走到黑板前的。但是我知道,他们终于不再以我不学习为荣,而是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了。

我们目前的课堂,依旧问题很多:上课仍有无论怎么叫都不醒仍要睡觉的学生,仍有老师去阻止了N次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说话或吃东西的学生,我们的成绩也许仍旧不尽人意,也许我们的知识依旧掌握的不够牢固……

但我们目前的课堂,出现了那么多可喜的景象: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某些不抬头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学会认真的做学案,却会在不经意间聆听了别人的展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看见了某些只会捣乱的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看到某些不知所措的学生在认真地做学案,即使他们的答案不正确,他们已经有勇气展示给大家并接受大家的评判;我也看到那些曾经很听话的只是听老师讲,什么事什么问题甚至一个字音都要问老师的只知道学习的学生已经悄悄地在上课时把字典抱在手上,学会质疑老师的观点了。在一次故意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字音后,我惊喜地发现在展示课堂上,他们敏感地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每天的自主课,学生终于稳住了自己,静下心来,看书做学案,留下的问题,可以在最后的十分钟跟同学讨论,跟老师讨论,这十分钟内,也有很多同学自告奋勇,要当下节展示课的主持人。在这个问题上,我发现如果选那些平时学习好的学生主持,虽然他们可以有很充分的准备,并且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给出意见,但是如果选那些喜欢说话的学习并不怎么好的学生主持的话,他们跟学生的互动会更多一点,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了解到老师上课维持纪律是多么的辛苦,在以后的课堂,对待老师的批评,逆反心理就不会那么重了,当然也就尽量少犯错误了。

回想上一届的高二学生,也是这样的文科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他们比我现在教的这个班程度还要好,但是有个老师曾形容自己上课的心情就跟上坟一样沉重无奈,每天都奋战在跟学生的瞌睡和说话作斗争上。现在我们的课堂不仅给予了那些努力学习的学生以展示的平台,使他们因为自己的努力思考而获得了许多真诚且热烈的掌声,更使很多对学习已经完全丧失兴趣的学生回归了课堂,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也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由此,我觉得要想让课堂回归本真,让生命没有迷途,需要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一、跟厌学的不学习爱说话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认可他们的优点,从而对老师不再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此基础上上课时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会聆听,慢慢成长。

二、引导学生展示自我,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欲望。不管多么优秀的学生或者多么捣乱的学生,他们都会在展示表现自己时紧张,但是也都想得到自己同学们的认可。如果他们因为自己的优秀表现而获得同学们会心的掌声鼓励,就会获得更多的信心去学习,去探究。

三、不因为他们在所有人眼中的公众形象而去对某些人甚至某个班级有什么不好的印象,从而低估他们的能力。每个人能做到的,他们也可以。他们也拥有无限的热情,只是缺乏表现的通道。高标准地要求他们,让他们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大家的掌声,吸引自己的掌声,同时也把自己的信心给吸引出来,让他们为自己着迷,喝彩,自己不知不觉因为会学习了而欢欣鼓舞。

孔老夫子提倡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相信在老师们的用心下,加上学校级段在管理上的严格规范,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具有生命力,每个学生也将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强大生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0: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