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春季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7:5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春季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要求和安排,在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班主任工作。在接受学校安排之后,首先了解了本班的各种情况,和前班主任交流,近可能快的熟悉班级,熟悉本班的学生,然后按照学期计划制定了一些工作目标,让自己可以按照所定的目标来工作。现在对本学期自己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 加强学生纪律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纪律,没有组织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出色的学习,将来也不可能有出色的工作。纪律教育不单单是保证学生们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也是每个学生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品性之一。因此,在与学生接触的头一天,我就明确学生最起码应该做到几点要求,如: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有事要请假。上课时出入教室,须征得教师允许。上课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独立完成等等。建立班级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每天记好班长日记,每个学生每天的所作所为一目了然,之间有一种互相提醒、互相督促的作用。而且在与家长交流时也有根有据,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做什么事情。我们班学生做事需要老师提醒、监督,只要老师一不在教室,他们就开始吵闹,玩耍,从不会认真学习,所以我尽可能的呆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学习,并给每个学生明确分工,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经过观察,我认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以后的日子中继续使用,相信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外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于合理和有用。一个人的行为越是符合合理和有用,他的生活也就越加有意义和有成果。通过学习学校各规章制度,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每个同学自己制定奋斗目标,平时加强督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把各种不良的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班中有一位同学,平时比较散漫,经常惹是生非,而且任性、无理取闹,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一方面约束他的不良行为,一方面发挥他热心、肯做事的特点,对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使他明确该做的和不该做的,现在状况基本稳定。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习,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合课任老师,抓好班级课堂纪律,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争当优秀生、合格生、进步生的学习氛围,本学期,有几个同学有一点进步,但是在班中学生学习的整体氛围还是没有形成,还需要继续努力!
三、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因为刚接手这个班级,而且是在学期过半的情况下,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各位家长沟通一下,让他们对孩子的新班主任有个了解,这样对自己今后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通过电话等形式和各位家长联系,让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变动有所了解。从原班主任口中,我了解到我们班有很多孩子都是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这样的孩子一年里都很少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平常教学中,对这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属于单亲家庭,或者和爸爸住,或者和妈妈住,这样的学生同样要给予重视。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是十分想知道的,所以我会和家长及时联系。要想管理好学生,要想让学生有所成就,那就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架设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及时协调沟通,使两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处于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之下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全心全他们的错误。
四 潜移默化 —— 为人师表
身正才能为师,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势必都将落入学生眼中,都将成为学生的仿效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化、优雅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他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有得有失,我将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把工作能够更为圆满的完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3: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