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篇一: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学校的任务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智慧所创造出的一切,懂得艺术,认识人的行为美,对邪恶采取毫不妥协和好不容忍的态度。在学习所有这些知识的时候,必须使学生联系自己,树立起做一个完美的人的坚定志向。生活本身如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这就是道德与知识之间、精神文明与知识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是不可容忍的。精神上的贫乏会导致道德上的空虚和堕落。最严重的损失是人的损失,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要把这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至减少到零,学校首先就应当关心人的心灵的培养。不应当把任何少年“推出”校门,当做“包袱”甩掉,或者给个“及格”就打发走了,说什么“让生活去教育他吧”。生活本身是不会自发的教育人的。哪里有放任自流,哪里就有不坚定的、出处遇到危险的年轻人。学生时期应该特别重视那些对心灵、意识、情感和信念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生活会教育人”,这种说法一般来讲只是一种比喻。每个人都是由一些具体的人进行教育的。一个人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进入生活后任然是个道德粗野的人,他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对“劳动会教育人”的说法,也还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劳动如果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本身是不会有任何教育作用的。只有当劳动具有崇高的目的时,只有在高尚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它才能发挥教育作用。

  如果我们不去认真的进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们的心灵中树立崇高的理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7:51 | 只看该作者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一个人能理解“应当”、“不许”和“可以”这些道德准则的含义并能身体力行,这就说明他有了高度的道德修养。要使学生提高到道德发展的这个高度,教师就应当懂得和实施教育上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向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的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要想使人理解“不许”意味着什么,就应当使他确信什么是“应该”的和“必须”的。

  任何一条规定都可以让学生看不出是对他的禁止,而让它变为鼓励他行动的号召,用来帮助他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不需要出处都用禁律约束学生,而要解除对他们的这种禁律,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去活动。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使他通过对待物品来学习如何正确的、有人情味的去对待人。应当使学生把生活中接触的物品都看成是有“灵性”的东西,从这些物品中去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对人的爱。如果学生感受不到这些,他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人的细腻情感,就会缺乏知觉的敏锐性,在他身上就会形成一种可以成为道德上的冷心肠、冷漠无情、无动于衷的东西。实质上就是道德上的愚昧无知。总之,要使学生能把各种物品加以“人化”,即通过对待物来学习有人情的对待人,这就要更多的鼓励他们去积极的参加活动。没有精神上的努力,没有青少年特有的积极性,就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不许”的、“不可容忍”的和“不可能”的。

  建立在清规戒律基础上的教育,实际上会把少年儿童变成孤独的人,会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失去人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7:55 | 只看该作者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一个人终生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没有它,学生掌握知识就会一年比一年吃力;没有它,学生的成绩渐渐就会不及格,他们就会变得缺乏能力。低年级以后个学习阶段之间的脱节,就从这里产生。这个工具包括五种技能: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完全独立的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这个重大能力中,阅读能力又居于首位。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在阅读课上,学生读的很少,而关于所读内容的谈论却很多,阅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教育性谈话、教育性因素所取代。这使得许多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没有达到足以自觉的领会教材的程度,出现诸如数学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学生不会流畅的有意识的读题的缘故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的阅读尚未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时,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阅读过程本身,注意字音、词语等却不会把这些词或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他们已经没有余力去理解所读的内容的含义了。基于此,我们应当将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使他们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有这样有思考的阅读,才是“工具”之中的阅读。

  流畅快速的阅读,并非指一部分最有才能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那种快速阅读,而是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正确阅读。这种阅读应该是以中等能力的学生为标准的,阅读的速度应在每分钟150——300个字词。要想使学生学会流畅的阅读,并理解阅读的内容,要使他们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不是考虑怎样才能读的正确,那么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大量的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注意分配好这项工作的时间,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并注意考察每个学生的个人阅读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7:59 | 只看该作者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有这样一段:真正的好教师,对学生也是有督促、有管教、有限制的,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永远不会扑灭孩子心中那一点宝贵的火花——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那种认为人道精神就是教师始终用温和的、克制的语调说话的看法是错误的。善良不是指声调,也不是指说话的时候特别地挑选字眼。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快乐、忧愁,对令人担忧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孩子觉察出教师的真挚感情,他们就会信任他。……

  真正的教育能手都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在学校已工作了36年,他的学生已有100多人当了教师,都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这位教师也常常发火、也惊动、也愤慨,但从来不大声叫喊。在孩子做事不能令人满意时,当他为某件事烦恼时,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全班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这不是某种特别的表演,也不是教师在人为地控制自己的嗓门。不,这一切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教师具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情感修养的结果。

  孩子能从他的声音里分辨出几十种细微的感情色彩:苦恼、烦躁、抱怨等,他们每天都在亲身感受教师的行为举止,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用人道精神进行教育地强大基础,离开它,就无所谓学校。正是在这种反应中,在教师的宽阔胸怀中,学生才感受到什么是真诚。

  然而,对待懒惰、无所事事、吊儿郎当、虚度光阴、挥霍浪费和满不在乎等现象,教师则应采取绝不妥协的态度,要善于用自身的高度的情感修养来教育学生,这正是具有高超教育技巧的一种突出表现。这种绝不妥协的态度,乃是与人为善的真正本质之所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好教师有很多很多特质,对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来说,有高度的情感修养,应视为最重要的一条。用我们的土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服”你。如果看一下我们周围学校好教师的很多特质,她们高超的专业的授课技能令人佩服难忘,往往她们的人品,在耳闻目睹中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教师优秀人品的细微之处甚至在短短一堂课几十分钟的时间,就能传达给我们。以自身的经历来回顾,我们也是基本先喜欢上教师本人,进而喜欢上教师的教育和指导的。学生如何看待老师,从她身上能发现什么,他们那种细微的体悟有时是大人体会不到的。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孩不小》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幽默风趣地说了小孩子的人小心不小,也可用”人小鬼大“来形容他们。学生会从教师说话的语气、表情、眼神中来感知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若能从教师那里捕捉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关注我“的信息,强烈的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就会自然而然在他们心里激增。

  在一个班级里,一旦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尊重和依赖,教学前进的步伐就会容易多了,而且这位教师与学生合作起来的各项工作成绩也都遥遥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8:03 | 只看该作者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还是七年前的事了,当时也就是浏览一遍,估计是因为当时并没有什么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没有什么工作上的紧迫感,所以也就没有印象。再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结合自己的平时工作,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说的是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其实是可以作为所有校长的案头必备参考书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第一次谈话的第1个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中说:”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联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的很多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也曾经想过一些办法试图使教师们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反思,但是效果并非理想,即使如此,也总比没有做的好,而且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例如,我们对所承接研究课题的研究,都是细化到教师的反思这一环节上来,从反思开始展开课题研究;例如,我们的日常教研活动也都是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再实践、研究、反思、总结。该说我们的工作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反思,也还没有掌握进行有效反思的方法,即使我们也曾经有这方面的培训。看来,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反思,也是需要研究的。二是即使有些教师也会时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分析,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客观因素这个层面上,对教师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反思较少。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这种反思还是”以师为本“的成分多了一点,从学校管理中的教师队伍培养这个角度来说,当然应该是”以师为本“,然而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那就应该要”以生为本“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反思应该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学生?是否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历程?我们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及内容有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原有的学习基础?我们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是关注或者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不是能够针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是不是真正的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精神?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第1次谈话的第3个问题”完善的脑力劳动是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每天我至少要听两节课,这不仅是因为学校的工作制度要求这样做,而且首先是因为我需要有不断滋养我的思想的源泉,而这种源泉就是课堂。每当我面前出现以前并不引人注意的某种教育工作情况,当我认真观察和百般思考而仍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便连续听五节、七节课,力求找出这个令人心神不安的问题的答案来。“

  对其他人不敢置评,对于我自己上课或者听课(当然包括评课议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2005年刚成为学校负责人第1年没有代课,听课也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刚走上学校的管理岗位,关于学校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同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再就是2010年秋季至今也没有代课,这是因为从这时开始我校裂变为4个校区,是我遇到的有一个较大的新的问题,由于分4个校区办学,使我无法固定在某个校区的某个班级代课,因为代课是需要有连续的相对固定的时间来保证的。如果分校区办学的现状得不到改变,对于我而言代课那将是一件不敢奢望的事了,深感遗憾,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走进课堂留念三尺讲台的,因为这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是我深深感到,当我走进课堂面对孩子们的时候,可以忘却一切烦恼。上课既然已经成为了不可能,那就只能听课了。应该说这几年来我还是听了不少的课的。重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后,反思一下,发现我的听课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0:18:07 | 只看该作者
一是虽然经常听课评课议课,但总的说来听课还不够多,听课的面也比较窄。客观上说是因为学校分两个、四个校区办学,事务较多,当然这也是事实。然而,这些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问题的真正根源还应该归咎于自己时不时产生的懈怠思想。

  二是听课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数的听课只是为了了解教师们教学的一些大概情况,而且还是听新进教师的课居多,听课是零散的,缺少系统性,没有为解决某一教育教学问题的明确的听课目的。

  三是对学校班子成员及教师的听课要求不高。因为考虑到我校的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且教育教学的压力也较大,班子成员既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较为繁重的行政事务,因此,在听课这个问题上的要求也就不是很高,且督促检查的力度也不够。

  重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使我对学校的听课制度有了一些改进的思考。

  对于我自己来说,一定要克服职业倦怠带来的懒惰思想,在不能上课的情况下,要坚持听课,估计是做不到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每天至少听两节课“,但是一定坚持听课。其次,要改变以前以前无目的的零散听课现象,针对某种教育教学问题,并未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去听课。比如,可以在培养青年教师这方面的工作上,对其采取连续听课的方式,听其各种类型的课,概念课、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等,听课后要和被听课的教师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对所听的课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以此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以前的那种零散型的听课也是需要的。

  对于学校的比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听课要有较高的明确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根据我校教师少,每人的任务都较重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们每天听一节课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每周听一节课还是完全有可能而且也是应该和必须的,听课要有记录、要有评价、要有评课,用以备查。班子成员要带动教研组或者备课组集体听课、集体议课,要带着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听课。我们已经发现有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解决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开始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2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