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活动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0: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活动反思
2016年5月25日上午,我在竹山小学参加了本学期最后一次青年教师研修班活动。通过这次的听课、研讨与反思,我受益匪浅。
三位上课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朱明蕾老师执教的《认识液体》一课,在认识四种液体时强调用棉签去尝味道、用扇的方法去闻气味;因为蜂蜜比较粘稠,在量取蜂蜜的时候用到了勺子;为了量取等量的液体,强调与凹槽平齐;为了量取等量的水和蜂蜜,分别播放了两个视频帮助学生操作。朱云霞老师执教的《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让两个学生分别上台演示“倒”,由扶到放,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操作“倒”;在最后一个趣味实验环节,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教师采取了缓慢抽掉玻璃片的方法。朱乐老师执教的《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用鹌鹑蛋代替了鸡蛋,用可塑橡皮泥代替了普通的橡皮泥,还亲自演示了水中加盐的操作步骤。另外,三位老师在实验前都会让学生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科学课中,时刻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关注实验细节,值得我学习。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认识液体》做流动快慢的实验中,当有小组实验现象出现问题时,教师并没有忽视或者立刻否定,而是请学生分析原因,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尊重真实的实验现象。在《把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有的小组用加盐的方法并没有把小球和橡皮泥浮起来,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验现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加盐的方法能让所有的东西都浮起来吗?”
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认识液体》的实验记录单以表格为主,但是为了方便学生填写,教师特意在表格中注明,透明度可以用画星的方式填写,味道可以用笑脸的方式填写等等。《把液体倒进水里》的记录单,为了简化学生的填写,用不同的颜色代替不同的液体,通过画图的方式,形象的表现出了实验现象等等。
科学课中,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认识液体》一课中,当学生说出液体都会流动时,那么哪种液体流动的快?该如何证明?在学生思考过后,出示实验工具,再次启发学生思考该怎么做?后来,出示了天平,启发学生思考它的用途和如何使用等。《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老师的每一次提问几乎都会追问“为什么?”来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如果把油倒进水里,会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想?”“按你们小组的顺序把三种液体倒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为什么6个小组的倾倒方法不一样,结果却一样呢?”“看到这个冷热水的现象,你猜是为什么?”等等。《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有什么方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为什么?”,在后来的小结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让小球、橡皮泥浮起来改变了什么,没变的是什么?”等等。
在研讨中,也发现了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认识液体》一课,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导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没有上完。学生没有时间动手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将这个部分上完,也可以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同时,这节课用多种方法认识四种液体在三上《认识水》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所以教师没必要在这个环节浪费太多的时间。《把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有些教学素材选取的不是很合理,比如如何判断汤圆熟了?这是解释很复杂,小学生的能力还无法给出完整的解释。同时,教师太关注实验结论,一直在费力的引导学生思考用这种方法使物体浮起来改变了什么,没变的是什么。其实,教师没必要给每个组一个材料,可以给每个组多种材料,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思考多种方法,学生想的多,说的多,自然更容易说出实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教师没有规定倾斜程度,导致有些小组实验现象不一样;用不同颜色代替不同的液体的记录方式很好,但是颜色的选择可以选择区分更大点;在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让沉在水里的三种物体浮起来”之前,就应该提出“不要破坏材料的基础上”的要求等等。
在大组研讨的时候,刘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多启发。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眼中装有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生已知的内容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深挖,而可以从学生模糊的甚至有认知冲突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1: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