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规划类别与课程设置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 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遵循目标整体性原则、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和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及教师自身情况、学生实际、培养目标、特色教育,循序渐进,适时调整,有序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员一般为1-3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开发: (一)基于学生需求。 (二)基于教师特长。 (三)基于学校发展。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易操作、统筹协调的课程实施原则,采取分步骤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施年级为:七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校本课程每周1个课时,社团活动每周不少于1小时。 (一)实施步骤 步骤 | | | | | 在分析学校现状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规划学校校本课程,在目标设定、课程结构、开发路径、实施步骤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 | | | 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学校校本课程规划,针对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等开展通识培训,增强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 | | 组织教师编写《校本课程课程纲要》、《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等材料,并按时上交课程研发中心。 | | | 校本课程研发中心评审小组组织评审论证,将符合学校课程规划、符合实施条件的课程审议出来。 | | | 组织学生选课,对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学校场地,进行排课,组织教师开课,动态调整。 | | | 授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加强过程管理,积极反馈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等。学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总结提升,评选学校优秀校本课程。 |
(二)实施流程 (三)评价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节功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1.确立全面、正确的质量观。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课程架构、设计、开发的有效性进行积极评价。 2.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服务制度。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进行积极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3.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在精神文化、人文修养和实践体验基础上,使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实践体验,实施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学科发展课程与特色发展课程的协调共进,着力于学生素质长远发展。 (四)评价内容 1.对课程的评价。课程管理、学生学习内容、技能表现、学习品质、课程的理念和定位,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适切性与可操作性,学生历次选课的总人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学生通过参与课程获得的发展等是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优秀校本课程评价标准表见附件)。 2.对学生的评价。保障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方式、课堂和活动的参与情况、作品情况、思维情况等学习过程表现和学习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评价表见附件)。 3.对教师的评价。就教师提供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性材料(如课程纲要、课程设计、授课记录、学生考勤与评价记录、校本课程总结与反思等文本材料),针对校本课程的评教,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等评价因素,形成课程实施者的等级评价。并结合对课程的评价评选学校优秀校本课程。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 职责:统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成立校本课程研发中心 职责:依据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提供的课程纲要、课程设计进行论证审议,确保教师开发的课程与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一致性,确保校本课程内在要素的一致性。结合实际,审议出拟实施的课程。 下设校本课程评审小组和校本课程考评小组 职责:负责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与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和学生针对课程实施的评教评学,负责优秀校本课程的评选,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制度保障 学校以《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统领学校校本课程,保障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课时纳入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被评为学校优秀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者,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推荐参评市级以上优秀校本课程设计或优秀校本课程。 (三)经费保障 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对课程开发、管理及实施者的学习、培训、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等提供物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