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夙夜在公”为哪般? ——诗经《采蘩》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07:2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根据理解,我对此诗自译如下:

采摘白蘩在哪里,沼泽之中沙洲地,采来白蘩何所用,公侯祭祀很时兴。

采摘白蘩在哪里,山涧采摘洗又冲,采来白蘩何所用,交付公侯大房中。

采蘩使者勤劳动,日日夜夜为王公。差使人多又庄重,少言还家多出工。

诗中的采蘩人,历来有多种解读。有的以为是贵族夫人自咏之辞,以表现她们重视祭祀大事并参与劳动,尽职尽责,这是《毛诗序》的说法;而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则认为,诸侯夫人们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把诗歌作者定为“家人”。这两种理解都把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主人公视为“诸侯夫人”,未免隔膜,也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诗歌的人民性。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确有辅助甚或主管宗庙祭祀,但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阶层,她们哪里会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辛苦劳作呢?根据《周礼•春官宗伯》及相关文献的记述,把这首诗看做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则会更为合理。

从诗的内容上看,诗中主角——那些勤劳能干的采蘩女,四处寻找和采摘白蘩,沼泽地、水中地、山涧里,凡是生长白蘩的所在,她们几乎寻遍了。她们不畏辛劳,先是进行原料的采集和清洗,集中起来以备公侯们使用。她们服这样的劳役,是迫于无奈还是忠于职守,是应付差事还是甘于奉献?诗中看不到她们自得其乐的外形或者心理流露,只是让我们感同身受着她们所从事的繁重劳动;作者也是以客观叙事的态度来铺叙其事,其意义让我们自行感悟。只要稍稍懂得周礼,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宫女没有什么人身自由,有些还是“邢女”的身份,即“有罪”而被送到公侯府邸以供驱使,这些人被称为“世妇”、“女宫”;即便不是被发落流放至此,也属于贵族之家的仆役身份。像采摘、浆洗、制衣等这些体力活,自然落在了她们肩上。她们当中,不乏心灵手巧者、秀外慧中者、青春靓丽者,但不管你怎样的材质兼美、钟灵毓秀,既然沦落到这种境遇,就要受到辖制、管教和驱使。特定的社会现实也让她们学会了坚韧和坚强,生活把她们磨砺得既勤劳能干,又能对加诸其身的劳累泰然处之。

诗歌颇有民歌风味,甚或说就是一首民歌诗,它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我们知晓了宫女们的艰苦操劳,从中也窥见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现实和下层人士的劳动场景。祭祀对王公大人们来说是重要的大事,祭祀是一个过程,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仪式场合上搞得隆重而又风光!但是琐碎繁杂的筹备事宜,特别是具体的体力活计,就不是他们那些王公侯爵们所适宜的了。祭祀的庄重盛大都来源于下层人民的艰辛付出。忙忙的身影、匆匆的步履、来往穿梭于山涧、水边、沼泽、宫中,前两章的重叠复沓,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匆忙急迫的艺术氛围,宫女们的艰辛宛在眼前。

到了第三章,诗的内容和意境都是一个跳跃性的转换。采集工作已然结束,堆积起来的劳动成果需要料理加工,她们守候在宫中,为了宗庙供祭,还得忙于其它后续事务。因此不能回到住处,还得“夙夜在公”,也就是说在祭祀开始之前,她们夜夜都得在宫中坚守,做一些洗涤器皿、蒸煮祭品等杂务。同时还得衣着光鲜、认真打扮,因为祭祀是大事,公侯们非常讲究,干活的人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这就像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那样,当贫病受灾的祥林嫂再到鲁家后,鲁四老爷告诫家人,“用她帮忙倒可以,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为了统治者,这些女孩子们就像参加盛大的节日一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连原有的发饰也不足以体现出重视和虔诚重视,而是“被之僮僮”,即戴上假发,显得光洁鲜美。她们这样盛装亮相,是自我展示吗?当然不是,她们让美好青春在这里无谓地绽放,在深宫侯门日夜操劳,她们由起初的发饰“僮僮”(光洁)也慢慢变得 “祁祁”(松散)了。作者抓住人物这一外在形象的变化,传神又凝练地刻画出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可以说这一神来之笔是针对所有女工群像的,她们人数众多,但无一不被这样繁琐劳苦的奴役所束缚,压倒乃至累垮皆有可能,发髻由光鲜整洁变得蓬松下垂也就十分自然了。发髻的变化只是一种概括的笔法,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生活的重压决不仅仅会让她们呈现出这样的疲惫不堪;而会推测出在这次以及后来的服役当中,将会有多少人不堪重负而累倒。她们的青春和汗水,就在这类服役公侯的劳累中变得苍白和苦涩,其结果只有韶华已逝、青春易老而徒唤奈何!她们只是奴隶主的工具而已。宫女们苦多乐少,匆匆完工、身心劳瘁的印象留在我们读者心头,挥之不去,其中凝结着她们多少无奈和辛酸!她们之所以赶紧做活,一是上头的命令使然,二是她们为了回到自己的蜗居自由和小憩一下,就迫切希望尽快把活干完。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班加点,而是通宵苦熬!然而,这种凄切的心情还不敢表达出来,最后一句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副画面:有人刚刚向姐妹说了声“回家”之类的话,就被同伴轻嘘一声而制止,少说一句吧,万一被监工听到,那可不得了,会受处罚的!

最后一章就是这样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诗作者虽没有明显的感情趋向,但在客观叙述之中辅之以传神的描绘,却让我们通过艺术想象力感知到了当时女工的辛酸命运。也许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她们这种凄苦的日子是种普遍现象,但以今天的观点看来,自然会激起读者的同情与怜悯!此诗让我们在感知当时女工劳动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同时,也让我们去思索其中的韵味!虽没有痛彻心扉、大喜大悲的明显情绪,但自有其多义的空间供人遐想;《诗经》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在此可见一斑!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认为是公侯“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诗中出现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问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本是贵族阶层让鬼神给他们“降福”,但对背后默默无闻的劳作者,例如这些卑贱如宫女者们则除了付出劳辛,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千百年来,社会形态的演进终究使包括这些女宫在内的所有被压迫者们获得了人身自由,他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施展本领和才华,自己享有劳动成果,可以获得人的尊严、实现自身价值而扬眉吐气,完全能够“我的青春我做主”!现在的读者当会更加珍惜自身的幸福,激发出发挥潜能、创造财富的进取精神。因为诗中女主人公那种吃苦耐劳、善良和谐的美好形象不啻是一种女性的赞歌,永远激励着人们尤其是女性朋友们默默奋斗!

附录(词语注释)

于以:两种解释,一是问词,即往哪儿;一是语气助词。蘩(fán):白蒿,古代常用来祭祀的一种可食植物。沼:沼泽。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事:此指祭祀。涧:山夹水,山间流水的小沟。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夙:早。公:公庙。祁(qí)祁:形容首饰盛,这里用为众多之意。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