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1 10:34:10
|
只看该作者
《大江保卫战》听后感想
上周,我听了何静娴老师的《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原来在六年级,现在五年级下册。课文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针对本文的特点,何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有些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在教学中,何老师利用多媒体贯穿教学,引导学生回顾98年长江奔腾、肆虐的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抢险的场面,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播放战士们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无畏,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还有配乐激情诵读,既渲染了情境,又引发了联想,这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下一步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奠定了基础。二、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感,用心去悟情之深: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何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铮铮铁汉黄晓文抢险的内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学生用耳朵听,眼睛看,用心感受,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求异,在课堂上及时闪现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融入文本,将自身置身于98年洪灾营救现场,解读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方方面面,最后在读中达到情感的升华。三、“以读代讲”使学生激情飞扬: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何老师在课堂中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感情朗读、引读等多种形式,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何老师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声声在课堂回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