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4-8 14:50:38
|
只看该作者
2、引导学生对不懂的词句质疑。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对句式的选择质疑。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为什么不写成“春色满园关不住”?(《狱中联欢》)
4、引导学生对打比方质疑。如“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为什么说邱少云像千斤巨石?(《我的战友邱少云》)
5、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质疑。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呢?
6、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质疑。《鸟的天堂》一课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为什么要加引号?
7、引导学生对背景质疑。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里的“碰壁”指什么?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8、引导学生对内容看似矛盾处质疑。课文中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作者的落墨着力之处。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可以把课文理解得很深,且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的灵车。让学生从“焦急”与“耐心”这对词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感情。
9、引导学生对内容的重复处质疑。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的手法,起强调的作用。在这些地方质疑,可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用意。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这一句要重复说?
10、引导学生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质疑。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11、引导学生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先进行景物描写呢?
12、引导学生对不明白的现象质疑。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池》)
13、引导学生对词语的选择质疑。如古诗《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为什么用“铺”,能否换成“照”字?
14、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句段质疑。如《落花生》一文中讲到“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如果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
15、引导学生在课堂小结后质疑。在讲读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有利于学生思维,让他们从多角度感受文章的内涵。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学完课文后,通过我的引导,启发学生质疑:董存瑞炸暗堡的时候为什么非得用手托住炸药包,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炸掉暗堡?董存瑞为什么不这样做?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而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关键是教师要设法为学生的质疑铺路搭桥。总之,教师一定要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加以引导。只有把提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才能把民主还给课堂。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