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0:5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生能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要学会用字母来表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遵循认知规律。反过来,新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深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0:5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8 10:58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师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教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28页例1。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教师:这一道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结果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写成:40+56=56+40)
(3)你还能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4)合作交流,概括规律:每一组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算式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5)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学法迁移,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29页例2.
(2)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
     (3)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比较两个方案,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示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1.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2.学生举例:37+45=45+37 89+78=78+89······
3.合作交流,概括规律。学生根据算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5.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例2画面的内容。
6.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把不同的答案汇报出来。
7.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8.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31页练习五的第1,2,3题。
2.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教师出示题目。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说定律后板演。

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所学的运算定律得以巩固。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一说
归纳可以强化学习效果。
五.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第一关:现学现用。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      
204+57=□+204
(45+36)+64=45=(□+□)
560+(140+70)=(560+□)+□
2.第二关:大显身手。
18+45+82+55=________
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横线上该怎么填?
1.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学生交流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布置提高性的作业,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
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40+56=56+40                               =192+96        =200+88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88(千米)     =288(千米)
学生举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a+b=b+a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0:58:0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2.本节教材的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教学时,也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4.在整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学生虽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定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6.练习题有梯度,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