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本课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并且学习其他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尺、碎纸屑、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验静电现象
1.出示一盒碎纸屑,师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问:将这把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生预测, 师演示。
2.请一生上台,用梳子在她头上梳几下,现在再将梳子去靠近碎纸屑。提问: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3.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板书:静电现象。
4.分小组实验,摩擦塑料尺,观察碎纸屑的运动。
5.简单交流:现在你知道碎纸屑是怎样跑到塑料尺上去的吗?根据学生回答,调强碎纸屑是被吸上去的。
6.师小结: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7.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①脱帽时头发飘起来。②手触碰到静电球时头发会竖起来。③云层碰撞时产生的闪电。
8.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探究活动
(一)不一样的电荷
1.提问: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思考: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5.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6.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样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7.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二)让电荷流动起来
1.提问:刚才大家的塑料尺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
2.演示: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
思考: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如果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电荷持续流动,对吗?
3.解释: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4.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路: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