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定义“课堂”,让学校有了这么多惊喜的变化!
作者:李升勇
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
在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正带领他的师生们进行着这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他们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其教学目标不再指向一节课,而是周目标,课堂的目标、结构、性质都变了。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课改,课堂功能不再是为了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走进乐陵实小,听校长李升勇阐述他的课改主张与实践。
现代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不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而是知识和思想的集散地;不是教材文本的解剖室,而是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因此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义。
我们的核心主张
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我们始终坚持,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处理教学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无论是“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学会”,都无法从根本上触及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会学”也并非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真正的理想教学境界,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想学”。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不用教师传播知识,自己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任何知识;没有教师传授方法,也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再好的方法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会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教学的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但现实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由于惯性使然,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使用教科书上课,离开了教科书、参考书就不知道课该怎么上。考什么教什么,以书定教,把教科书当作金科玉律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学依据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制定应该与时俱进,从依据课本走向依据课标,为教育预留出一定的提前量,最终超越国家课程标准。
教学关系从教学走向助学。大数据时代,教师必须接受由教学到助学的地位变化,教学必须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的彻底转变。教师要做的是满足学生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教学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欣赏者,是平等的学习首席,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清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课堂之外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分享,这样他们既可以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又能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态度。
教学方式从“坐中学”走向“做中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坐中学,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在教室规规矩矩地端坐听教师讲授。学生获得知识的实践是课堂上的40分钟,地点仅限于教室内,忽视了课堂以外的学习,只重视学而忽视了做。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原本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正如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只有在爬行的过程中才会懂得走的要领所在。反之,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做。做与学同等重要。因此,要增加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的经历中体会、感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尤其是涉及生活实际的问题,只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比如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换算、路程计算等实践性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整体思维,而不是机械地记住计算公式。
现代技术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多是服务于教师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则考虑较少。在装备达不到理想水平的情况下,学校要做的不是千方百计与兄弟学校争抢有限的教育资源,而是埋头向下,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技术资源,让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为学校发展服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飞信、手机、网络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提前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给学生,在课堂之外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其间再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
课堂评价的六个追求。我们的主张是: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追求课堂教学的观赏性;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不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追求学生生成的有效性,不追求教师预设的精彩性;追求学生整体的精彩,不追求个别学生的精彩;追求学生的生命质量,不追求学生一时的精彩;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不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