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7: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新课程得到广大语文教师高度的认同,新课程实验激发了教师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但是,对新课程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有一个过程;新的理念和方法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需要实验和创造,需要有一个过程;彻底摆脱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惯性,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继承和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加之,考试评价的配套改革不能及时到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影响着教学。因此,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遇到很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积极地面对,也需要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给予很好的解答。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这个问题是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和目标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新课程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倡导语文课程性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我们老师在依据这些理念设计教学的时候,变成了工具与人文的简单相加。如一节课,前半段围绕着文本的解读,学习工具性的内容,后半段再联系实际,要给这节课加一个闪光的尾巴,赋予一定的人文内涵。这样上半节课工具性、下半节课人文性的做法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曲解。制定课程标准的人也有一个责任,他们还没有把这个理念宣传到位。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一张纸的两面,这边是工具性,另一边是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同时我们要看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情感,是怎么样用语言形式表达的,后者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两性的水乳交融的关系。曾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护士见“我”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一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教学中,于老师并没有空泛地要求学生怎样去朗读,而是紧紧抓住“责怪”一词,问学生:“这里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经过思考,学生说:“因为他们素不相识,用‘责备’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太重了;而用‘埋怨’又太轻了,不能表达护士对母亲的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于老师又问:“护士说的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才能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有了前面的理解,学生的朗读感情也顺理成章地提升起来了。

   语文课本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偏重于某一方,更不能将它们生生地割裂开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课堂,实现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着力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作为设计者,不是为自我而设计,而是为学生而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触发了学生相似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熏陶。其次,教师还要设计目标多元化的训练,实现和谐统一。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这一思想,就应该设计出一些能够挖掘人文因素、落实好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体现辨别是非优劣能力的训练。这种新课标指导下的训练,不再是课程改革前的那种目标单一型的训练,而是一种具有多元化的,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存的训练。

    要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更准确、更成熟地认识与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3: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