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境、听、悟、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0: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境、听、悟、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因此本文从“境、听、悟、动”四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 低段音乐欣赏 心理把握 领悟 快乐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达尔克洛兹曾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欣赏教学也称为“感受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各个领域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等音乐活动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 听过很多音乐公开课,自己也开过很多课,不谋而合地都刻意避开了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或者是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又由于新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曲,大都以管弦乐曲为主,独唱合唱曲为辅,这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是一个很大的难度,更别说去表现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内涵.每个音乐老师心里都有数,他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并不表示他很认真的在听,也许他的心早飞到窗外的在唱歌的小鸟上了。我教了几年的新教材,说句实在话,他们对很多欣赏曲并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地我们来说,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就此针对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此以下看法:可以从“境、听、悟、动”几个方面入手。 一、境 境,就是设置与乐曲情绪及表现内容木相适应的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设境的手段有多样,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录像,也可以打绿灯、挂图片,甚至可以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做文章。恰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让学生做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通过老师语言的引导,激发起学生欣赏乐曲的欲望,并打好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老师的语言应用力求确切、简洁。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不可不讲,但又不能多讲,因为音乐是不可用语言来代替的。只有当学生不满足老师对乐曲的介绍而产生一定要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急切欲望时,欣赏教学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欣赏课,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受益者。 二、听 听就是通过听某首乐曲,听出情,情投入。学生初听乐曲不可能对之有深刻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是对乐曲情绪的理解。是喜,是忧?是活泼还是沉重?是赞颂还是愤恨?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地作出判断。老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对乐曲各部分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作简要提示。提示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面部表情与动作的。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曲目,教师可在第一遍欣赏之后对乐曲作补充性的解说并随之让学生重听全曲或分段欣赏。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听乐曲反应冷漠,甚至在听完之后有大失所望的感觉,那就势必会使欣赏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尽力帮助学生,使他们通过欣赏乐曲能进入音乐情境。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0:52:46 | 只看该作者
(三)视听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悟 悟就是理解乐曲,其中包括对乐曲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对乐曲表现手段的理解。当学生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了初步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即可以因势利导地对乐曲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可以有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分析的内容可包含乐曲的主题思想、乐曲的结构、乐曲的风格、乐曲的速度与力度,以及旋律、节奏、和声等要求素。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来确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面面具到,也不必刨根究底。采用边分析边逐段细听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做便于保持学生已经产生的特定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主动地去探究乐曲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又如:欣赏《海上风暴》乐曲,我会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我再问学生:“歌曲中的海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是这么美丽平静吗?我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初听了《海上风暴》后,七嘴巴舌议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从音响上给了学生直观的想象。 四、动 动就是情感创造,学生听懂了某首乐曲,不等于此次欣赏教学目标就可以划句号了,教师应适时地启发学生创造。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综和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它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每位学生欣赏同一首曲都有不同的理解,要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欣赏美而不能创造美,那么这种欣赏肯定是肤浅的。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是指专业的作曲。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创造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用简易乐器富有表情地演奏乐曲的主题;根据乐曲主题习作简单的变奏谱;绘出简单的图画,表现乐曲的基本情绪和基本内容等。所有这些创造活动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动情。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时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旋律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地想象。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活动,各种欣赏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最完美的音乐欣赏方式应该是 “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就是指欣赏者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综合地体验。不仅要注意倾听和感受音乐的形式美,而且对音乐的情感内涵有深刻的体验与把握,再去想像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与意境,从而使欣赏者在对音乐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品味中得到音乐艺术的综合而完美的体验,实现了人们精神的升华。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感受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真正的懂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