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谈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4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谈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思考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考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也要关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文以教学中的案例出发,尝试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误区 现代教育思想 【正文】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可能会面临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知识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魅力。本文结合近几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来谈一下作为一个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看来,目前的化学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中尚有着如下的教学误区,那么到底是情有可原,还是固步自封呢? 1、        对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心生排斥? 案例一 一次公开课的经历 这是10年前我评区教学能手的一节课,在获知课题《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后,我开始备课,备课大约需要一小时,找资料大约一小时,做课件大约做了三小时,考虑课件的衔接等润色又花了一小时。大家应该有感受,上一节公开课或是观摩课,备课、试上一个月的比比皆是,而我这次赛课的备课时间其实比上一节传统课型时间上多了六倍之多了。好,到了正式上课,因为是借班上课,不在自己熟悉的学校,又不是自己熟悉的学生和教室,上课伊始,因为和上一节课的衔接只有10分钟,上一个老师把电脑设备关了,我上课时,电脑打不开,课件打不开。最后我还是借助黑板、粉笔、学生实验完成了这节课。 这节课完成度如何?我自我感觉还不错,因为这节课内容素材也很丰富,可以结合环保,介绍酸雨的成因、防治;可以结合生活,介绍不法商贩使用二氧化硫给开心果等食物漂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自我防护,远离危害;可以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我还使用了校园里的一串红,学生趣味盎然……也正是这节课,我顺利评上教学能手,这段经历让我反思,在教学设计中技术到底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互联网+的背景让世界变得很小,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很多支持,如果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支持不能独立的游刃有余的使用时,自然就会对现代教育技术心生排斥,敬而远之。到陌生的环境中,对电脑设备不熟悉还情有可原,但是自己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各种信息资源,我们是否能够很熟练的使用? 上述案例中还有一个信息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备课时间的对比。做一个课件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传统课的备课时间,这也是很多老师排斥多媒体教学的原因,平时工作比较辛苦,如果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保证和奖励措施,单从教师个人兴趣出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的推广会越来越难。 平时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科研究,对技术使用则过分依赖电脑老师,电脑老师并不一定能贯彻老师的设计思想,如果全校老师都要电脑老师帮忙的话,电脑老师也忙不过来。只有每一个一线老师都成为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专家,现代教育技术才会真正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学校培训外,教师之间互相的传授也非常有效,甚至更加直接。我记得我做PPT课件是从来实习的实习老师那里学来的,后来慢慢摸索,结合学校的几次培训,慢慢水平有所提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按照需要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也能得心应手了。所以,我想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对待新事物要主动去接触、去熟悉,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慢慢感受、调整,相信一定会领略“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2、        对现代教育技术是否理解片面? 案例二 技术至上,还是以人为本? 这是一次观摩课,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应该说这个年轻男老师功底不错,课件制作精良,内容详尽,语言表达也比较精炼,没有废话。但是整节课他没有动过位置,一直斜靠着讲台,遥控着PPT上每一个内容,和学生一问一答。 除了一部分老师抵触现代教育技术的现象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过分夸大现代教育技术中技术的作用。尤其是公开课和观摩课,几乎到了无课不P(PPT)的地步。似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就是落后的传统的课型。还有一些老师,网上下载的课件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消化就上马,似乎弱化了教师行业的专业性。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是最佳的使用方式?我们关注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前提是是否和我们的教学目的很好的融合,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方面有没有促进?如果仅仅是把黑板板书变成电子版书这不是现代教育技术。一张张幻灯片式的电子板书走马观花,过多内容的更换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疲劳。我们坚决反对满堂灌,哪怕穿上多媒体的奢华外衣。 我们还要关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有没有被课件牵着走,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我们要时刻关注和学生的交流,倾听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42:2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课堂的生成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增长才干的主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过程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备课,让自己的教学思路跟着课件走,让课堂适应课件,让学生围着课件转,这样的课堂教学,本末倒置,违背了教育的本义,学生才是我们课堂设计的第一要关注的对象。说到底,现代教育技术再怎么现代,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也就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促进学习者学习收获的最大化,教育技术是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现代教师在学习各种技术物化的同时更应该学习的是现代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才会形神具备的吧。 3、        假实验可以替代学生动手做真实验吗? 案例三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片断 方式一:学生实验,实验素材除了教材要求的锌铜硫酸原电池外,还给学生提供了水果电池、蔬菜电池原料,素材有苹果、桔子、土豆等,学生尝试、探究。 方式二:教师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与思考 方式三:多媒体课件展示,放实验录像,学生观察与思考 方式四: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脑模拟实验,学生观察与思考 这四种教学方式你选择哪一种?选择的理由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的软件不断涌现。这些模拟软件大多制作精美、生动活泼、交互丰富,使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不用任何实物、仪器、药品就完成了一大串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且实验次次成功。于是就有人认为:“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抛开实验室,只靠动动鼠标,就能轻松完成了”。那么,化学实验模拟软件的使用真的能代替实验室的操作吗?我们追本溯源,来看一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本义,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才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假实验实在是不堪重任的。当然有些实验基于安全考虑或者设备复杂,我们也提倡进行电脑模拟,但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不该剥夺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真实的实验中,会有失败,那就分析失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上述案例中,学生会发现不仅仅在正极产生气体,负极也有少量气体产生。通过讨论,了解到负极材料不纯净才是异常现象的原因,这些真实实验发现的现象并不是浪费时间,在接下来要学习的金属的腐蚀和防腐正好可以顺理成章接上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说,真实实验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犹如预先做了一个“笼子”,学生按照预定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往软件做好的“笼子”里钻。绝对正确且整齐划一的实验结果,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当然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是一些大型的工业生产流程,学生无法在实验室体验,那么计算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视频实验可以节约药品,再现重点现象;对于一些对实验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实验,教师演示既可以让学生观察与思考,也能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适应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给学生这种机会,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兴趣会被我们很好的激发出来,小小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学生时代的兴趣慢慢会发展成未来人生的志趣追求。所以作为化学教师,要时刻记得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动手的学科,能够培养更多人的化学素养,让“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学”的广告笑话不复发生,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既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也要关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要反对唯技术论,也不要对新事物望而却步,大胆尝试,慢慢摸索、调整、优化,让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前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诚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2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