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7 11:21:30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计算0.196÷0.56时出现两种转化方法:(1)196÷560;(2)19.6÷56。孰是孰非,也许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揭示答案——先把除数变成整数,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放慢节奏,把两种算法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不少学生认为两种算法都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除法,两者都可行。我见火候已到,于是板书0.00196÷0.56,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转化,即196÷56000、0.196÷56。再次比较后,许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说:“第一种方法计算起来太麻烦了!”“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行了,不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通过两个层次的对比和辨析,让学生在亲身习得的感知中明确了除数是小数除法转化的关键所在,正本清源、优化算法,帮助学生成功地克服了学习中的干扰,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3、激励性:提炼反馈中的错误点,提升认知。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巧妙地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一种可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并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使之成为突破难点的鲜活材料,促进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我安排了一道“经典”的练习题:“用一根36厘米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不少学生果然上当,得出长为36×=20(厘米),宽为36×=16(厘米),面积为20×16=320(平方厘米)。经过画图分析,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了错误,一致认为要先求出周长的一半——长与宽的和。如果就此止步,时间一长,学生的错误将会照旧——仍然忘记除以2。于是,我话锋一转:“你们能直接用周长求长和宽吗?”学生纷纷陷入沉思,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就有人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周长的份数是(5+4)×2=18(份),长为36×=10(厘米),宽为36×=8(厘米),面积为10×8=80(平方厘米)。通过两种思路的对比,学生进一步把握了量份对应的实质。
有效教学反馈的激励性,能够更好的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并激发起其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教学方面满意的结果,肯定的评价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自己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反馈具有激发教与学双方新的动机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反馈需要教师有智慧、有策略的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馈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是非正确让学生之间去评判,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切不可做裁判断定对错。教学反馈的信息流贯穿于教与学过程的始终。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中反馈的信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东湖塘中心小学 胡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