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老师略谈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2:2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老师略谈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我们的美术教育,并非是以培养美术专业工作者为目标的,然而我们能够让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有品位的生活者,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以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而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感受能力大大强于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如学习《花儿朵朵》这课之前,先利用午后散步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教室前面花坛里的花朵,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对于同一种类的花,开放的花朵与半开的花朵及花苞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颜色深浅是否一致?同一片花瓣上的色彩是怎样变化的?不同种类的花朵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花朵的观察加上课堂上花朵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物体在姿态、色彩上差异性,不同物体在形状及色彩上的丰富多样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花朵异彩纷呈,花瓣有圆圆的,长长的,细细的,弯弯的,花形也是多种多样,有了视觉经验,学生在色彩的处理上更自如了,他们注意用同类色表现花瓣色彩的深浅渐变,会体现花瓣与花蕊间的明暗对比。
  其实,在审美过程中,触觉、嗅觉、味觉作为配合视觉的感知,具有不可言说的辅助作用,虽然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对次要,但可使审美感知印象体现独特性和生动性,使综合性的美感增添了浓重的情绪色彩,这比某个感官单一感受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更丰富,因而领会的更深刻、真切。古典诗词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都生动地纪录了这种感觉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锐感知。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耳、手、鼻等去感受体验,将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得到质感、声音、气味等信息的联想。如学习“感觉肌理”时让学生用手触摸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材料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当学生磨印出漂亮的树叶纹理时,他们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学习《画触觉》时,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尝试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用直线表示坚硬、光滑;用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充分打开学生的皮肤、鼻子、舌头等其它感觉神经,积极地调动它们与视觉的配合,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感知效果。
  总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各类知觉感受的敏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的作品情感起来
  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学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长期以来,成人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多以画得像不像、美不美为标准,甚至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认为只有画的像现实中的物体才是好的,其实,美术作业不需要画得和真实很相像,只要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画面中,就是成功的作品,学生就能创作出自己真正想画的画。
  在教学中,我就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有创意的大师作品,去引导他们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并非是分毫不差地描绘真实。比如,我让学生比较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和另一幅较写实的向日葵作品,学生开始时都认为写实的作品很美,接下来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这些向日葵都在舞蹈,那么你认为哪边的向日葵跳得更欢快?为什么?这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发现:大师的向日葵线条弯曲、拉长、变化的很多,像舞蹈时候的双臂,像飘舞的裙子,而另一幅作品中的向日葵线条变化较少。我再引导学生感悟梵•高《向日葵》的色彩运用。体验红、橙、黄三色的情感。通过比较、解读作品,使学生理解:原来梵高是用舞动的线条和燃烧的色彩来表现自己心中富有生命力的向日葵,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向日葵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精神。除此以外,我还注意选择一些有趣的学生作品,以转变学生的观念,同时获得视觉上的冲击。在我的引导下,有些学生逐渐地自信起来,作业时不再对自己的作业遮遮掩掩,变得乐意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了。每当这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一幅画就是一颗美丽的童心。
  在教学《会变的花、树、叶》时,先让学生观察花、树、叶的实物外形,再欣赏用花、树、叶的图案装饰的各种饰物,如靠垫、杯垫、瓷砖、桌布、相框等,在学生的啧啧称赞下再引导学生观察作装饰的花、树、叶有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夸张、变形、添加等图案设计方法,同时,花、树、叶的形象从写实性到装饰性的变化,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大家都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创作一定是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的。一位学生运用点、线、面等元素将花和叶夸张、变形,设计出一条色彩鲜明,图案富有特色的围裙,我问她怎么会想到设计一条围裙?她的回答让我感动不已,妈妈工作很辛苦,下班后她还要为我们做饭,她的一条围裙已经旧得看不出什么花纹了,如果我能做一条和这个一样漂亮的围裙送给妈妈就好了!揉进了对母亲的真情,这幅作品怎会不出众!
  美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性是美术的生命所在,真的是这样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2:25:19 | 只看该作者

  三、让学生的审美情趣起来
  英国科学家发现,婴儿天生具有审美情趣,但他的成长经历也会影响其今后对美的理解。当代青少年由于审美判断力还没有成型,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极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是乐于标榜自我、急功近利。所以,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首先,经常有目的地使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感受美的事物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审美注意。比如,花坛里的腊梅凌寒独开的傲人姿态,枝头新绿的早春气息,同学们活动时的勃勃生机……二是内部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能拥有一个独立的美术室,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环境的布置与创设更有针对性。如果只能在一般教室上课,那我们得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良好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美的体验。如教学《青花盘》时,我准备了几件青花瓷盘,并在教室里的大屏幕上展示各种青花瓷,还搜集了多种青花艺术图片,通过大量的欣赏,使学生置身于青花的世界,感受到青花瓷在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独特魅力,了解到青花瓷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课后,将青花瓷作
  品布置在黑板报一角,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了解青花艺术,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一是学生美术作业的自主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表现内容的积极性意义和作品形式上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评述,如《动物朋友》一课,有位学生表现了自己与狗同睡的情景,学生在评价时指出不卫生的问题,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美术作品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这一课可以突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密切关系,而这件作品表现的正是这样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雪》这一课,有一位学生表现了一棵被雪覆盖的松树,在讲评时,我特意指出:老师非常敬佩这位小朋友画的雪中青松,这么大的雪没有把松树压倒,多勇敢啊,老师给你们朗诵一首诗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听到老师这样一评,非但小作者很高兴,而且大家都懂得了雪中松美在勇敢、高洁。二是欣赏课中的审美价值引领,同样应考虑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在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下,就会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
  四、让学生得到美术文化的滋养
  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综合性的,就象大江需要众多的支流来汇集一样。美术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质能使学生借助特定的文化环境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一定的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作为学校的艺术学科,它承担着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所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不能忽视了美术文化的学习。
  1、在课堂中陶冶情操
  课改实行后,教材改变了对学生纯粹的技能型培养,着重美术文化知识的渗透与积累,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方法,提高对美的现象的鉴赏能力,学习创造自己心中的艺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联系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恰当的方式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例如一年级上册《水墨游戏》,在学生初步体验了水墨特性——湿、干后再去认识水墨画的工具、材料,
  ①认识
  师:我们玩游戏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
  生:毛笔、墨、纸。
  师:我们用的这张纸叫宣纸,(切换成电脑屏幕)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毛笔、墨、宣纸和中国画颜料,他们是画水墨画的主要工具材料。画家们画水墨画还要用到砚台(课件展示),毛笔、墨汁、宣纸、砚台,人们称为“文房四宝”。
  ②比较
  师:通过玩游戏,你知道毛笔和其他笔有什么不同?宣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同?
  生:毛笔可以吸水,其他的笔头上硬硬的,不能吸水。
  师:对,毛笔的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做成的,比如黄鼠狼、羊的毛,用不同动物的毛做成的笔能画出不同的效果。
  生:宣纸有点毛,我们平时用的纸是光滑的。
  生:画在宣纸上的墨会变化。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做宣纸最主要的材料是青檀树皮,这种纸可以表现丰富的笔墨变化。
  教师小结:对,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它们画出来的画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油画棒等画出来的有明显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2:25:21 | 只看该作者

  对水墨画工具材料特点的认知及相关知识的链接是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在后面的游戏环节中进一步体验墨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
  在课末,我还让学生欣赏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从齐白石老爷爷笔下的水墨形象中再次感受水墨的特性。使学生了解文化中的美术,了解水墨画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艺术意趣。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水墨特性,而且还懂得了水墨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美术课堂上,我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画得好不好,而是关注他们参与的过程,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受到的情感的震动,美的体验,人文的关怀。
  2、在生活中润泽生命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艺术的润泽,饮食、服饰、家居、休闲、环境、建筑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美术文化。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应取自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及美术文化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充实个体人生幸福的内涵。
  如《小挂件》一课,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了许多材料,彩色纸,吸管,落叶,纽扣,贝壳,开心果壳,一次性杯子,针线等,用穿、剪、接、粘、画等方法做了各式各样的挂件,当学生把挂件挂在脖子上,吊在书包上,戴在手腕上,挂在教室里,挂在窗前时,别提多高兴了,个个对着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接着的几天中,学生创造美的快乐与扮靓生活的热情依然不减,课余,我可以看到有些学生拿出切成段的彩色吸管,加上彩色纸或果壳做着自己喜欢的挂件。有的学生告诉我说,用自己做的作品来装饰小房间,或送给妈妈装饰包包、手机,还用来做钥匙扣。可以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只有不断熏陶,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激起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学校一年一度的风筝节,给了学生接触风筝艺术,了解风筝文化的机会。风筝节一到,学生画风筝、做风筝、说风筝,放风筝,热闹非凡。我指导低年级学生画风筝,首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知道放风筝是民间娱乐活动,漂亮的风筝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接着,让学生欣赏大量的风筝图片,了解到风筝图案内容丰富,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表达“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主题。我选择花鸟题材引导学生分析图案特点:简洁,夸张,色彩明快。在此基础上再来画风筝,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库存,明确了造型方法,以进行再创造。在整个风筝节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放飞的快乐,更多的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文化的了解。
  以上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今后我将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浸透审美素养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八士实验小学 陈亚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0: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