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积极的“故事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讲故事能治病,这不是天方夜谭,尽管他运用的故事里有《天方夜谭》。讲故事虽然不是他治疗方法的全部,但讲故事使他的心理治疗独具特色。
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先生1933年生于波斯(伊朗),1954年定居德国。是德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师。在德国他担任威斯巴登心理治疗研究院主任。他的波斯情结与德国的专业教育背景,使他创建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成为西方心理治疗理念与东方文化结合的产物。他以跨文化研究的积极心理治疗而著名。8月26日至28日,他受华夏心理网、《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邀请,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积极心理治疗”培训交流。
佩塞施基安先生的讲座是以一则谚语开始的:“假如几个人单独工作,工作效率是相加的。假如几个人合作,工作效率是相乘的。”在随后的讲座中,他不时地引用谚语、故事,使学员们从中得到启发,在研讨中认清自身面临的问题,并可把获得的解决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
佩先生(大家这样称谓他)是这样解释“积极(positive)”的,positive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表示整体、事实的意思。对病人来说事实不只指疾病、困扰和障碍,同时并存的还有健康、希望和能力。佩先生认为这是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治疗过程中不只看到表示出来的症状,而且要透过症状看到病人有什么能力。他的理论综合了15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赋予人积极、内在的形式,是一种自助的心理疗法。他的研究效果又能运用于教育学中。
在保守的治疗方法中,医生与病人的精力都集中在疾病自身,这样的治疗对待的是疾病,并认为疾病被消除后人就健康了。而在积极心理治疗中,医生首先看到的是病人的潜力。同仁医院心理科赵大夫谈到她遇到的一个病例:有一个强迫症病人,在许多地方治疗都把他当作病人。我们给他积极的治疗,他说:没想到我还有这么多优点。佩先生说,疾病的积极意义有助于病人逐渐了解自身的能力,把注意力从对疾病的关注转移到对整体的关心上去。
疾病是一方面,怎样评价疾病是另一方面。佩先生对疾病赋予积极的一面,比方:
行为矛盾:敢于怀疑的能力。
言辞激烈:能对突然发生的事从感情上毫无顾忌地做出反应。
害怕孤独:需要与他人共处。
尿床:向下发泄的能力。
……
《梦和梦的解析》是佩先生经常给患者讲的一个故事。有个国王梦见自身的牙全掉光了,于是找人圆梦。第一个圆梦者说:这是一个坏兆头,您的家人将一个个先于您死去。国王大怒,把他投进监狱。第二个圆梦者说,这可是个好兆头,您将比您家里所有的人活得都长。国王给了他一大笔赏钱。人们疑惑,他说,我们对梦的解释有相似之处,但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每个人都具有各种能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50%的能力没有被充沛发挥。我们需要努力开阔眼界,激发想象和身体中蕴含的能力。几年前美国做过一个研究试验,把一些比较差的小朋友转到新的学校,然后告诉新学校的老师这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小朋友。老师们把他们看做是勤奋、有发明力的同学。年终这些原来懒惰的同学成果都在75分以上。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作为心理咨询师、教师、政治家等等,假如把周围的人看成是积极的、有能力的人,人们就会取得巨大的成绩。
国际积极心理治疗中心常务理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陈福国教授认为,积极心理治疗注重于怎样激发人内在的动力,让内动力构成有活性的力量。动力是内在的,尽管每人都有,但不一定都被激活。激活它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心理医生的协助。心理医生的功能就像教练员,教运动员怎样训练,但真正参与竞赛并争取良好成果的是运动员自身。
心理治疗不是强加给病人一个现成的结论或观念,而是要引导病人多思、多想、多探索、多感受,去发现新的选择,并有一个良好的反馈,这样便有一个新的信念和考虑模式诞生,逐步用新的合理想法去代替旧的想法。
生活智慧故事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对故事的认识、反应,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问题、态度、观念和行为。它可以拉近医患关系,也是让病人参与考虑的通道。佩先生在他的《化解抵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与自助》、《身心疾患治疗手册》等书中引了许多经典故事。发生心理问题的病因往往不是客观事件自身,而是主观对于事件的评价与社会评价存在区别、误解,因而构成障碍和抵触。讲故事只是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另外还要有三个原则、五个阶段。
佩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理论有四个领域,一是教育领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以和教育工作者;二是自助,每个人可以学会发展自身的方法;三是心理治疗模式,不只是为了治疗病人的心理疾病,而且为了健康人更好地了解发展自身;四是为了不同文化背景间人们的理解、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