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随笔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一点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09: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维扬实小的王云校长来慰问我们在甘泉交流的老师时,送给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周国平论教育》。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我不曾了解的观点,并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教育即生长”,这个由卢梭提出,杜威作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的共鸣。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教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今的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应该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具体到教育上,就是把人身上的哪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育就应该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简单地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

周国平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个是生命,第二个是头脑,第三个是灵魂。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育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教育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教育是德育,再加上一个审美教育。他认为学校里就应该有这样的四种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轻了其他三个方面。这样的人文精神教育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这样也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人之为人的价值。我们只注重智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不是不能成为一个饱满的,有血有肉,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人?还是只能成为一个仅存生存技能,苍白地活着的人?

周国平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时培养对生命的尊重。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兴趣,才有可能感到幸福。那种生命力乏弱的人,心如死灰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开心的。尊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当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要知识性的目标,还应要渗透入这种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引导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及人,善待一切生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在接受知识方面的教育。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现在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这样做只能把宝贵的头脑当成一个容器、一个工具。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在学生的智力品质中,第一是好奇心。杜威曾说过,兴趣是一个人能力的可靠征兆。我们在课堂中,往往是通过一些建议图片,视频,或是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殊不知,兴趣和好奇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兴趣只是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愿意继续深入了解下去,对新授知识接受程度的前提。而好奇心则是不一样的,好奇心的中心点是学生对于所呈现的内容和主体有自己的求知欲,他们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这里面有动机的不同,而这动机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我们在任务型课堂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形式上激发兴趣,而是要去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争取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非仅仅是兴趣。这样以后,学生的探索性更强,参与性更强,效果必然更好。我们在进行有些任务的同时,学生可能会发散思维,出于好奇心,提出其他的观点,我们不能为了教学的进度而简单扼杀,可以在课后做进一步的延伸。这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把独立思考能力称作人的内在自由,并且认为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这种内在的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定的知识。这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到我们课堂上,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点与我们的任务型课堂是十分契合的。我有这个设想,或者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新授课的主题进行揣测和延伸,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等到新授课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个别任务,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在出示学习任务时只是引导学生往哪个方向钻研,接下来的具体过程,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退一步来讲,也应该让他们多参与,多投入。在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中,达到教学的目标,或者说是完成学习的目标。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会学习。学生学会了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身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记得英国哲学家怀特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全部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我想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交给学生的知识只是暂时的,在他们以后的人生路上,或许会淡忘这些知识,但是他们有了学习的能力,不管遇到什么新鲜事物,都能够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那就是能够存在于社会的能力。

我们在任务型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是德育,德育应该是贯穿任何有机会的课堂任务的。周国平认为,德育不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之类,德育应该是对灵魂的教育,目标时实现灵魂的价值。人的灵魂应该是丰富的,也应该是高贵的。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德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给孩子们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灵魂的领导,不仅是教师的灌输,更应该是让孩子们在特定的任务中,自己感悟,自己深化,净化自己的灵魂。不能仅仅关注智育,而应关注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品质。

读书,然后思考,对于现有的课题会有新的认识,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会有收获。阅读,可以为我们的研究铺平道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1 0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