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实态〗
我所执教的学校位于集美区,地处厦门市郊农村地区,同学大多居住在学校和近。“在你们心目中,农村是什么样的?”课前,我问了同学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90%的同学对自身生活的社区都感到满意。他们最引为自豪的是这里有清新的空气、多种多样的农作物。但是当我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我们生活的社区同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细想起来也不奇怪,三年级的同学都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在衣食无忧、物质丰富年代里生长起来的同学,当他们懂事时看到的就是幢幢新房、漂亮衣服……这一切似乎原本就是存在的。他们没有看见过旧社区的模样,没有对过去生活的感性认识,当然也就理解不了社区的变化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让同学了解社区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忆苦思甜”是很有必要的。
在学习本课题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法,也进行了多次调查,有过采访的经历。由于社区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内容广泛,同学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些方面来调查社区的变化,我便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同学展开讨论,把他们个人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师生相互沟通交流,选择调查内容,然后一起制作成调查表。采访前,我估计到三年级同学还小,可能会出现怯场情况,所以鼓励他们事先把想知道的问题拟成提纲,明确访问的内容。
〖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中《变化中的社区》这一课题,兼顾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展现了几幅老照片,从中可以看到以前社区的样子,特别是陈腐、简陋的住房。随着时间流逝,画面反映了现在的社区,社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的设施逐渐完善,社区的规模不时扩大,村里有了联合收割机,有了崭新的学校,建了现代化的养牛场、养鸡场,直观地反映了社区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教科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方向性。考虑到本班同学从小生活在农村,因此我把课题规定的学习内容定位在“变化中的农村社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同学准备
1.个人完成家庭调查表,搜集反映社区变化的资料。
2.小组合作写调查报告。
(二)教师准备
1.事前做好联系工作,指导同学分小组调查访问学校、医疗所、村委会等单位的负责人。
2.准备录像片――《新世纪的后村》(由村委会提供)、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本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自身所在的农村社区的变化。
2.进一步协助同学学习写调查报告,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3.协助同学体会到社区的进步与发展是人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教学结构〗
(一)课时布置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从讲故事《爸爸的鞋》导入,创设氛围。
2.交流展示个人家庭调查的结果。
3.看教科书,说变化、谈体会。
4.小组汇报调查访问的结果。
5.观看录像,使同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