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举纪录片观后有感500字小学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07: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科举》,真的是感触颇多。没想到中国的科举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隋朝开创科举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这种糊名的做法即使到了现代评阅试卷依然在使用着。

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笔迹等。根据宋代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无法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开始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包括清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在这一时期,闻名后世的八股文科举制也诞生。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对于当时来说,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但是到明代八股出现,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使科举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我们生活中看见。例如在考试中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6: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