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
《十几减九》是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课标中第一学段的内容标准有这样的规定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与这节课有关的内容是:第2条中的一部分以及第6条和第7条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1、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减法。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解读:
分解知识性关键词
“20以内”是不超过20的数。因此,20以内的减法可分解为:10以内减法、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减法”可以分解为:退位和不退位。
“算法”可以分解为:摆小棒、画一画、拆数、想加算减等。
“简单问题”可分解为:用加法、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分解认知行为:
“熟练”可以分解为:正确、快速地进行口算,既又对又快。
“口算”可以分解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会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或过程。
“交流”可以分解为:小组交流、合作交流、师生交流。
“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可以分解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经历”可分解为: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体会、发现等。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与这节课有关的内容是:第2条中的一部分以及第6条和第7条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解读:
分解知识性关键词
“算法过程”可分解为:摆小棒、想加算减、破十法等。
“20以内退位减法”可分解为: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几等。
“简单问题”可分解为:用加法、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分解认知行为
“比较熟练”:因为本节是初学,比较熟练可以分解为,得数必须正确,速度可以稍慢一点点,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张嘴就来。
“解决”可以分解为:会依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会解答置于情境中的减法问题。
“口算”可以分解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会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或过程。
“交流”可以分解为:小组交流、合作交流、师生交流。
“经历”可分解为: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体会、发现等。
依据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1。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学习构建基础的学习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十几减几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经历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依据四:学情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不同算法,概括出较优算法。
(二)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 会口算十几减9,并会说出口算的方法及过程。
2、 会用摆小棒,画一画,拆数,想加算减等方法独立思考、试算,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经历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明白算理,并说出“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
3、 会依据问题情境提出减法计算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同时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和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和3。达标率95%
2.通过观察、展示讨论结果来检测目标2。达标率90%
评价样题
1、14-9=( ) 想:( )+9=14 那么14-9=( )
2、 口算
15-9= 17-9= 13-9= 11-9= 18-9=
3、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4、解决问题
课本14页第8小题
三、教学流程预设
本节课共分五个教学环节:口算比赛,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合作,引导探究;反馈练习,巩固新知;总结激励,内化新知。
(一)口算比赛,复习铺垫
1、9+2= 9+4= 9+6= 9+8= 9+2= 9+7= 9+9=
2、9+( )=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为学生提供数学情境,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求礼品店还剩下几只大风车可以怎样列式。(部分达成目标3)
(三)自主合作,引导探究
第一层次:自主操作探究
学生用摆小棒,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已有的经验,计算12-9可以怎样算。(达成目标2的前一部分)
第二层次:全班交流汇报(边说边摆)
分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可能出现:先从10里面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和外面的合在一起是3,破十法。因为9+3=12所以12-9=3等。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你把最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同桌听一听。(达成目标2的展示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1) 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1-9=□ 16-9=□
(2) 圈一圈、算一算
14-9=
第四层次:观察算式,揭题
再次把你最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同桌。让学生们“复述、整理”自己的方法,促进内化,选择合适自己的较优算法。(达成目标2的学生会选择合适自己的较优算法)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14-9=( ) 想:( )+9=14 那么14-9=( )
2、 口算
15-9= 17-9= 13-9= 11-9= 18-9= (95%达成目标1)
3、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4 、解决问题
课本14页第8小题
(五)总结激励,内化新知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