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型之一,它是每一个内容的灵魂,学生只有把数学概念消化了,才能够很好地去利用它。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研究的。
1、科学的引入是讲好概念的前提.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百分数”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分数易于比较的好处,体会到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引用,从而从心里主动愿意去学习”百分数”。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示概念的具体性
对于原始和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给概念赋予具体内容,使学生对较抽象的概念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析各自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这样设计形象、生动、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3、应用数学教具,提高概念的直观性。
有些概念可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概念时,可预先布置学生收集长方体的正方体的纸盒,结合预习,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既生动活泼,又锻炼了创造思维能力.
4.对照、比较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概念大多是在已学的旧概念之上,又增加新的属性而建立起来的。新、旧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用对比或类比讲述新概念,一定要突出新、旧概念的差异,明确新概念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这样既有利于新概念的理解掌握,又复习巩固了旧概念。
5.强化应用是巩固和深化概念的必要途径。
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把有关对象暂时从它与周围事物的丰富联系中割裂开来,相对独立地加以研究考察,有利于突出并概括它们的本质属性,排除影响学生形成概念的其它干扰因素.但学生这样获得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孤立、静止的,而许多数学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概念,牵涉面广,联系着诸多知识。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后,还须及时上习题课,加强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发展和深化。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我们一定要上好概念课,让学生真正把它学实,吃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