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及其满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满足初中生多种学习需要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包括学会生存和生活、提高学习质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审美情趣以及着眼于终身发展等内容。基于对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满足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的必要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学习需要;课程标准;地理;初中生

所谓学习需要,是指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或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对学习力求获得满足和期望的内心状态[1]。依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应该属于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需要之一,人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同时,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调适心理的过程。当前,关注现实社会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确立了“构建开放性课程,拓展初中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基本理念[2]。因此,满足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是素质教育成效的体现,也是“生本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对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的分析和把握

1.生存和生活常识习得的基本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求新立异、富于好奇心的青春期,他们热衷于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间、生命起源等问题,尤其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问题,“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追求。同时,初中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和技能,对客观世界抱有不少疑虑和幻想,他们渴望揭开大自然奥秘,探求生活真知,挑战未来生活。而地理是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客观世界[3]。为此,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例如,了解天气的变化,就需要学习天气的知识;出差旅游,就需要有关交通路线和旅游景点的知识,还得学会查阅地图和交通时刻表;了解国内外风土民情、历史政治,也需要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野外求生,必须懂得辨识方向、寻找水源或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生存与生活质量”是公民基本追求,而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初中生“提高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需要。

2.提高相关学科学习质量的现实需要

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大大分化,课程内容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加重,思维训练、学习方法与技巧成为他们迫切所需。地理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培养对比、分析、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缓解初中生学习的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信心。从学科内容来看,地理学与生物学、环境学、物理学、化学、政治学、历史学乃至文学均有交叉性、关联性,部分地理知识能融入或迁移到上述学科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建构其它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如学习历史需要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学习物理的运动定律要把握天体和地球运动规律;有了地球表层系统知识,就不难理解生物学的生态安全、生态平衡理论,也就深刻领会环境学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所以,地理与其它学科一道,形成相互沟通、互相渗透的知识网络,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综合认知的能力。

3.塑造社会责任感的需要

随着初中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生活空间的扩大,其社会情感比小学生更丰富、更深刻,尤其是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等均有明显的增强。他们渴望社会和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目标,也是初中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地理课程在形成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4],能满足初中生“责任感”“成人感”及“独立感”的心理需求。例如,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大局意识;地理课程所呈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内容,能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爱护家园的伦理道德;了解人口剧增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能让初中生理解计划生育的意义,领悟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通过天体理论学习,能让学生抵制邪教诱惑,成长为推广科普知识的先锋。

4.培植审美情趣的需要

审美情趣是指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态度、兴趣和追求[5]。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审美心理活动趋于活跃,有强烈的审美需要和追求,有高尚的审美旨意和审美理想,希望从大自然、艺术品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地理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地理教学,能满足学生游览自然风光、欣赏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领略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的愿望,培植高雅时尚的审美情趣。例如,山、海、原野之美,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祖国河山之壮丽,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之丰富,民族文化之灿烂,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此外,像地貌、土壤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多样性、统一性、对称性,气候、地质旋回的节律性等,都能让学生享受抽象的和谐美。可见,地理学习能让初中生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5.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

首先,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是继续学习深造的需要。中学学科教育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衔接性,它要求初中生必须牢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进入高中乃至大学学习做准备。如欲报考高校地学类专业(包括地理、地图、天文、地质、气象、水利、环境和城市规划等)的学生,当然得有过硬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人才培养规格的大幅度提升,其它专业如经济、贸易、外交、外语、政治和历史等,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其次,地理思维能满足初中生终生学习或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因为地理思维在获取、分析和处理自然、社会信息资料中产生,一旦拥有这种思维,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都将终身受益。最后,这是吸收社会发展新理念、领略现代科技新动态的需要。地理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数字地球观、和谐发展观以及环境伦理观等,能端正初中生的社会发展观,使他们以积极、理智的心态投入到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的实践之中。

二、满足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的方式和途径

1.学生要增强地理学习需要的内驱力

首先,要培养地理学习自我需要意识。需要是有效学习的根本,是培养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志向的源泉。初中生要明确地理学习目的和意义,彻底突破“为考试而学习地理”、“地理学即为风水学”、“学好地理就得死记硬背”等狭隘认识。应视地理知识为生活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化“地理学习是使自己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意识。其次,要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地理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兴趣得以满足后学习需要才能稳定和深化。如开始时通过搜集地理奇闻轶事资料、欣赏地理图片、参加地理夏令营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需要。地理学习需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为此,初中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地理疑惑,并寻求问题解决的学习需要。最后,初中生要进行适度的自我褒扬。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只有在满足学生原有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新的学习需要[1]。由此看来,初中生应敢于肯定自己的地理学习所得,充分总结已获得满足的需要,及时培育新的学习需要。如当生态系统概念、原理的学习需要得以满足后,就要转入探寻周围环境问题根源的实践需要。

2.教师要把握学生地理学习需要的尺度

教师素养是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的外因之一,为需要而教,就必须把握好教学尺度。首先,要把握地理新课标的精髓。教师须在吃透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基础上,精选“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让教学的全过程符合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由“知识灌输的权威”向“满足学生学习所需”转变。其次,要把握学生地理学习的具体需求。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需要呈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有应付考试需要,有揭开自然奥秘需要,有解释生活现象需要等。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教学意见反馈、试卷分析等渠道,摸清摸透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制定适合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满足整体需要;同时也不放弃个别辅导,重视特殊学生的合理需要。第三,把握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要的最佳方法。选择讨论式、探究式或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板书或语言的魅力,注重课堂45分钟的优化设计,实现有效教学[6];或实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野外教学等。最后,要把握好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尺度。地理学习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以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为评价尺度。如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浓厚了,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需要的效度提高了。

3.学校及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当前,地理科学理应得到重视,假若其课程价值不被学校和社会所认可,那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实验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应予以支持和满足,凸显地理教育的地位。例如,保障地理教学时数,增加地理活动课时,突出实践环节等。要及时更新地理教具和补充教学资料;条件许可的学校,应建设多功能地理专用教室、地理观测园或天象馆等,让知识的传授更便捷、更有效。再者,学校要关注地理教师的正当需要,消除一些不公正现象。如为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外出参观的机会,帮助教师适应新课改,在福利待遇上缩小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差别,杜绝非专业毕业生挤占地理岗位的现象。从社会角度来看,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地理课程和考试制度改革等问题,其中乡土地理课程开发滞后是限制初中生学习需要的主要障碍。因此,组织课程专家、中小学教师甚至学生家长,根据初中生的学习需要,编写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地理教材,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还有,地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地理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为此,将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科研能力、地理自学能力以及环保意识等纳入地理教学评价的范畴,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3: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