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文明班级,规范教学行为》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临高县一小 庞丽霞
听了陈秋花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以下心得: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师爱确是一门艺术。十指弹奏钢琴已是很复杂、很难掌握,但要拨动性格各异的、活生生的孩子们心灵的琴弦,所需的“指法”就更为复杂、多样,更为不易。一个真正懂得师爱艺术的教师往往自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对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外,尤其需要注重施爱的方法,讲究施爱的艺术。
1、“严”而不“厉”。中国有句古训:“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从这种难以忍耐的重压下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二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2、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老师对他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当众揭短,挖苦嘲讽,乃至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国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
3、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使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了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之爱。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其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教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确实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来一点“反向偏爱”。“偏爱”,通常是指教师对其得意弟子给予特别的关爱和期待。“反向偏爱”则是要求教师给那些并不优秀,但更需要关怀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同情。在人们心目中,优秀生总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引发精神贫血症。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师爱,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爱还给他们。
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当然,公平并不意味着“待遇”相同,好比我们不能给不同的病人以同样的治疗一样,师爱的公正性应体现在将更多的爱分给更大的需求者。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内向,爱“出风头”失去母爱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师爱的润泽,既为人师,我们又何吝将爱的天平向他们作一些倾斜呢?
总之,师爱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有爱学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进而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