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简介: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北师大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12单元“朋友”中的一课,课文通过青蛙和小轻快活泼的对话展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怀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同学快乐地学习,体验朋友间的温情,激发同学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层学习一、二类字,重点指导带有新部首的“走之儿”的边连过三个字。继续培养同学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青蛙和小鱼头饰、磁性黑板、游戏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
A (播放青蛙的叫声)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
B 你们见过小青蛙吗?说一说。(同学自由交流)
评: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C 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个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课题。)
2、初读课文。
A 听读课文。
B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身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C 用平时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些不认识的字。
评:同学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七八种识字方法,如看拼音条、看查字表、互相交流、联系前后课文猜、根熟字猜、回想生活经验等等。这里允许同学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差别性、多元化。
D 抽读生字卡片。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生词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字。
池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池塘图)这就是池塘。
青蛙:学一学青蛙的叫声,像青蛙那样响亮地读出生字。
岸上:在书上指一指“岸上”是哪里。
洗澡:点出洗澡需要水。
好奇:强调“好”是多音字。
亲了亲:读准前鼻音。
肚皮:指指自身的肚子。
背、背:出示句子:“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让同学边做动作边读句子,自然读准多音字“背”的读音。
评:通过画一画、指一指、学一学、做一做将识字教学的最大限度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沛体现师生互动,挖掘识字教学的人文内涵。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同学始终主动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
E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抽读拼音条生字,都读对了就一起表示庆祝。
评:引导同学交流合作,鼓励同学有自身独特的方式进行合作,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
F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G 分自然段个别读课文,同学评议。(引导同学在欣赏他人的基础之上有礼貌地提出建议。)
评:引导同学学会欣赏他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意见。这局部主要引导同学参与到读读说说做做等实践活动中,让同学充沛读书,把课文读准、读通、读畅,为把课文读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尝试体验,读好课文。
A 教师范读课文,引发同学对老师由衷地赞美和自身读好课文的愿望。
B 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读互听互评。
C 让两个同学个别读1—3自然段,教师引读。让同学体验青蛙和小鱼互相打招呼十分亲热、小鱼好奇的心情,并通过师生交流指导读好课文。
D 自由读后面的课文,就像丁丁告诉我们的那样,边读边想像青蛙和小鱼说话的样子。并说一说、学一学青蛙动脑筋的样子、小鱼快乐地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的样子,并相机指导读好课文。
评:引导同学利用已经学过的阅读战略边读边想像,进行极具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以青蛙小鱼的身份进行角色体验,让同学走进美丽的小池塘,与青蛙和小鱼一起畅游、幻想、歌唱,实现了同学与文本的互动对话。
E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评:在充沛指导感受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掌握课文的基调。
F 全班交流,寻找自身的好伙伴一起扮演这个故事,扮演时可以用自身的话说,不看书,记不得了看看书也可以。
评:在充沛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同学进行发明性的扮演,自由结对,自由展示,最大限度地尊重同学的差别性。
G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青蛙,你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同学自由发言。)
评:让同学站在青蛙的角色上给小鱼讲故事,又一次走进了故事的情景。
4、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A 结合同学讲的故事,教师巧妙地说:小青蛙的故事多好听啊,瞧,还有许多小鱼都想来听故事呢!你们愿意送他们去吗?(同学在游戏中识字。)
B 游戏结束,黑板上出现许多小鱼围着青蛙听故事的情景图,随同着音乐,教师激情发问:你们想对青蛙和小鱼说点什么?(同学自由表达)
评:将识字教学寓于情景游戏之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C (出示课件)观察写一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D 教学新部首“走之儿”
E 观察“边”“连”“过”笔顺,书空练习。
F 教老师写字,怎样写才好看?
评:以同学观察发现为主线进行写字教学,培养了同学的观察、发现的能力。通过师生角色换位,引导同学主动探究。
H同学练习、评议。
5、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扮演这个故事,学写其他的生字。并想一想:假如我是小青蛙,我还有别的方法让小鱼看到岸上的景吗?
评:课后留下悬念,引导同学继续考虑、扩展、想像,实现有创意的扮演,实际上也是对文本的再创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7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