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8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老王》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5-7-13 12:14 编辑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
1、倾听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好人的课文,说说有哪些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人?
二、从人入手、评析课文
1、学生回答讨论:板书(给人物记档案)
地点:北京 时间:“文化大革命”
老王──身份:回民 三轮车工人 家庭:光棍 身体状况:营养不良“田螺眼” 病
我们夫妇──身份:知识分子 处境:干校 身体状况:一条腿走不得路
教师小结: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患难之处见真情。
2、进一步小组合作讨论:
有过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老王的善良:
⑴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⑵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作者的善良:
⑴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⑵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⑶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⑷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⑸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钱钟书夫妇已经这样对待老王,但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没有做到,内心的深切愧疚和高远追求,使我们感动。
三、从言入手,赏析课文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天”──结尾。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
预设:⑴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
⑵钱?为什么是侮辱?
⑶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础上,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四、从情入手,升华思想
倾听歌曲《爱的奉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所以,人与人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看看我们会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杨绛。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一下问题:
1、“不幸者”指谁?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不幸?
2、“幸运者”指谁?哪些地方体现了幸运?
3、“愧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愧怍?
四、粗读感受
1、学生粗读,教师“巡视”。
2、交流讨论:
“不幸”在文章的体现之处: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先是单干户,后来连这个都没法保证……
老,没什么亲人,无依靠。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瞎的;以及人们对他瞎的眼的恶意猜测。
居住的条件差。荒僻,小胡同,破破落落,大院,塌败,小屋。
明确:老王生活的不幸。(谋生的手段、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
五、精读体悟
1、直观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
师:老王是不幸的、苦难的人,那大家注意到没有,他身处于一个怎样的年代?让我们走进那个年代去。
解放初期。
文化大革命。突出当时年代的疯狂、人性的扭曲。
2、精读文本,体会交往的可贵。
⑴对,就在那样的年代里,杨绛钱钟书夫妇也难逃灾难,被划为了“反动学术权威”,游街、下放……连亲女儿钱媛要见父母都要先在院外贴批斗划清界线的大字报,然后匆匆见一面又得匆匆离开。
⑵而老王和作者有怎样的交往?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谁来回答一下?
明确:
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⑶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怎么样一个人?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明确: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实……)
②他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前,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善良、淳朴……)
③他“恩”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创设情境)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关心、有情义)
⑷其实像老王这样的人在那样的时代,我们还可以举出好多,比如收留保存不堪屈辱的傅雷夫妇骨灰的不愿留名姓的人……这些在底层的人们,虽然是不幸的,在灵魂上依然善良朴实有情义。
3、讨论思考“愧怍”。
我们从文章中体会到了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以及杨绛先生和他的交往经历。现在让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下,在那样的年代,杨绛先生是绝对意义上的幸运者吗?她为什么觉得“愧怍”呢?
明确:
⑴愧怍,指惭愧。愧怍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为不幸者做的还不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⑵干校里,我没能拿工资,要接受劳动改造,被批斗,被定为“特务”“反动权威”,甚至作者自己说“人人可以起来欺凌戏侮”,这样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
⑶老王是病死的,非寿终正寝,是一个人辛酸的结局,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
六、拓展思维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你关注我们周围的人吗?面对他们,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
回忆一件你与和你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交往的事情,你们之间有没有感人的记忆?将其写成一篇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7:24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二、设问导读
(一)话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 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师: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
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老五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导创
(一)怀念老王:
1、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她作为一个幸运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十分愧怍。
师:她为什么这样想?
生:她觉得自己照顾老王太少。
“我”拿钱去侮辱他。
2、师: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教师示范:老王,因为你眼睛不好使,我就从来不坐你的三轮车,还背后叫你“田螺眼”,我对你的关照太少了。假如你还活着,我会动员很多人去坐你的三轮车,让你的生活好起来。
生:老王,你那天送冰到我家,虽然你的冰块比别人的大一倍,我还是砍了你价。对不起。假如你还活着,我一定请你到我家喝一杯热茶。
生:假如老王你还活着,我要去做你的孙女,好好照顾你。
……
(意在激发学生的对不幸者的愧怍,为下面升华情感张本。)
(二)关注“老王”:
师:在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里,还能有你们这样一群热心人,实在难得。我替老王感谢你们。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生:爱心    人道主义    平等
师: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
(三)推荐文章:
  《傻二哥》 新凤霞
  《乞丐》 屠格列夫
  《生命的召唤》 阿迪斯•惠特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7:50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圣经》中有句话,被尊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揭示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②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下来。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体悟  ②落伍  ③惶恐  ④荒僻  ⑤取缔  
⑥欣然  ⑦镶嵌  ⑧抱歉  ⑨追忆  ⑩愧怍
3、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
4、感知内容。
①文章开头交代了老王的哪些基本情况?有何用意?
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生理缺陷(谋生困难)和居住条件。是为了揭示老王艰难的生活境况(苦)
②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
③文章记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事,说明他是怎样一个人?
④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是怎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作者也是一个善良而且很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⑤从作者关心、爱护老王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我”的善良表现在:
女儿送他鱼肝油;
照顾老王的生意,他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关切询问他能否维持生计;
不让他白送鸡蛋、香油,也给了钱。
⑥如何理解我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后悔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⑦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自测
1、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周记本里记下来。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4、仿写: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
四、小结
《老王》是篇叙事散文,以写人为主,侧重描写老王这一普通平凡的人物,按时间先后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文章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8:27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反思
鲁媞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1、通过精段品析,分析人物的形象,归纳课文主旨;2、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为了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走进老王”、“品味老王”和“怀念老王”三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地按要求从文中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比如:这个片段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一句话写的好,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也就自然而然的由作者的愧怍得出本文主旨,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让他们明白,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既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该给予精神上的关爱。
这篇文章虽然在主题的理解上不会产生很多分歧,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侧重点却很多。据此我设计了“关注“老王””这一环节: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而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吗?学习本课后,你将怎样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同学们大谈自己的想法,借此机会教师拓展迁移:只有那些不幸的人才需要关爱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不但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更要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本节课虽然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认可,但也存在不足。因为课堂容量较大,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最后学生谈自己身边不幸的人和自己如何帮助他们问题时时间仓促,没有铺开;应该在课上完成的课堂小结、仿句练习改为课后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8:53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杨绛的《老王》。《老王》这一课我以前从来没教过,昨天为了上课我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把大体的教学思路给理顺了一下。然后就带着这种思路上了课。上课前我给学生多介绍了一下作者及其丈夫钱钟书先生,介绍了他的人品及他的作品特别是《围城》。就像昨天在学《信客》时我会不厌其烦的给他们介绍余秋雨和他的作品。之所以这样给学生介绍作者,我觉得当我领着学生开始接触某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应该引着学生走近这个作家,让他们对这个作家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以后在适当的机会时可以走近这个作家的其它作品,才能通过作品去更深的了解这个作家,及到走到这个作家的内心世界。这对学生的引导虽然看似无意,但是其中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我一直坚持这个习惯: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某个作家时,我一定会尽可能把这个作家介绍得细一些,让他们开始对这个作家有点印象或者说是开始有点兴趣。我在介绍了作者的有关情况后,就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来读书:

1、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老王的善,哪些地方又体现了作者的善?

2、  通过文中的事例说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生在读完后,我直接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并不热烈,甚至有点郁闷。而且很多时候我说的多一些,因为学生根本是启而不发。后来虽然也分析到了老五最后一次出场时的描写。但是我知道这节课我看似勉勉强强地完成了教授任务,但是实际上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是有限的。而这一主要原因在于这节课我的设计出了问题。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也出了问题。

在下节课中,我及时对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做了调整,把问题改成了如下几个问题:

1、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老王的善,哪些地方又体现了作者的善?

2、  通过文中的事例说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文中哪个材料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围绕着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讨。经过小组讨论后,当时我让把问题讨论出来的组长举一下手,结果是有三个组的组长没举手。当时我知道他们三人并不一定是没把问题解决,而是懒得举手。如果这样下去后他们在以后的小组学习中也会出现这种懒散状态。组长的这种懒散状态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于是我便让三个组长站了起来,并说道:“这几个问题并不困难,你们组没解决出来关键是组长不作为,所以今天要罚你们的站。”当时全班的同学都有点吃惊,而且他们三个组里的组员也有点意外。我立刻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解决那三个问题上。在让其它学生回答时,我并没有叫那些所谓的好的学生站起来把问题解决了就完事。而是让组长给我推荐本组内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组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所以叫他们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组长的推荐这一举措却可以让那些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的学习上来。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也不会再懈怠——因为他们有可能被组长推荐起来回答问题。这些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如组长出色,但是也表现也了他们的最高水平。这一点我满意,因为我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有了精彩的表现,这样的小组学习不再是成就了组长,而耽误了其它的学生。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尝试着改变那种组长包办现象,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在后来处理文章的详写问题时,我给那三个站着的组长说:“如果你们组里有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同样会让你们坐下的。”这时学生陷入了沉默。我些时真希望他们三个人的组里能有同学站起来,替他们的组长解围,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在短暂的沉默后,真的有个同学站了起来,接着其他两个组里也有组员站起来回答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的并不全,但是却表达出了自己见解,我相信在这一环节,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都会有收获,特别是组长,他们在以后的小组学习中不会再应付我应付他们的组员了。

这节课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思维也是那么独特。特别是在“详写”问题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当学生的思维被告激活后,就把这个问题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是我所没想到的。事实证明,这后一种教学思路是很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在处理详写过程中引发学生对写人记叙文材料的安排,详略的得当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同时在详写这一环节上再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最后一句话的思考,学生的思想认识就会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不是像第一节课那样学生觉得非常的难以理解。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好好从中汲取经验,把课上好,让学生有个好的发展,这才是作为老师应该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1:59:37 | 只看该作者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荡的年代,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选取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凄苦。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精段品析,分析老王的形象;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我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教师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学生们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早已见惯不怪了,可是通过曹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重新带进写作的天地,学习了把琐碎组成一个整体的写法,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抓住这个契机布置仿照《老王》写写我《老曹》,顺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指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主题就要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没有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点可怜。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让他们明白,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既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该给予精神上的关爱。让世界充满爱,一首王丽宏的《爱,因为在心中》在学生心中回荡。愿我们的爱不在空泛。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诲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