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5 00:10:39
|
只看该作者
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预习”有了全新的面貌,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还在不断增长。微视频的使用,让“预习”有了老师的介入,学生吸纳知识的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而且,对微视频的观看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和地点,而程度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地回放视频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达到以勤补拙的目的。并且,利用“慕课”的平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都拿过来观看,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视频放到网上进行共享,这样,便能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教师便能更好地整合及利用资源,便能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学生能力上。目前,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就在做这样一件事,将数学课的微视频制作的任务按单元分配给C20成员学校,各校制作完成后便放在慕课平台上共享,老师在课堂上只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巩固、提升。这样的安排在初始时也许会让许多老师觉得很累,但往后看,它的确是益生又益师的好事。
回想古代先贤教育学生之法,没有哪一个是重“讲授”的,几乎都是在学生有问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从而传递思想的。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就是这样,先让弟子们说说自己的志向,而对子路所言,孔子“哂之”,对冉有及公西华所言,孔子未作回应,直至曾皙言,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至于为什么,孔子也并未直接解释,而是等到曾皙问,孔子才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有“知”,老师才引其“识”,学生有“问”,老师才助其“学”。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就是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了学生的“知”与“问”,让“预习”重新被重视,让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重回其原有的位置,让传统课堂强势回归了。
但是“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个别的师与生的交流扩大成为全区、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师与生的交流,这又是对教育的巨大变革、对教师的巨大挑战。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做些什么就会坐立不安”,“信息化浪潮终将改变教育”,“教育工作者不能置身于信息化浪潮之外”。的确,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置身于信息化浪潮之外,我们必将被时代淘汰,如果我们不运用技术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我们的角色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我们必将在这场变革中成为被革掉的一部分。
然而,这是否是说“慕课”和“翻转课堂”一定会带来全学科的变革呢?我是不这样认为的。从目前上海中学开展“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践看来,这一模式更适合理科,对于文科的课程,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改变不会很大。因为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老师尽管可以尽量放慢语速以方便学生跟上思维进度,也可以以尽量亲切的语调来讲述,但毕竟是不直面学生的,是无法感知学生的变化的,是不可能与学生有情感交流的。理科的知识较为理性,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重在知识的讲解,所以微视频的这些不足就不成为障碍。而在一堂语文课上,那些纯知识性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等等,只是语文课的一小部分,而语文课的大部分则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去体悟作者或文本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变化,最后收获一场共鸣、一种情怀,而这些,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是决达不到的。不过,我想,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如果我们采用“慕课”和“翻转课堂”,应该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