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7-7 01:03:27
|
只看该作者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乐学。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 ----- 乐趣 ---- 兴趣逐级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学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
(二)释疑解惑,减缓难度,突破难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回到“无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轨迹”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它要求学生在无形的空间建立有形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死记规律,要完成这一知识的迁移,难度很大。而在现在,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在上这部分内容的课时,自制多媒体课件,根据点的运动规律,将无形的概念变成有形的实体展示给学生,将此过程用多媒体来展示,降低了难度,促使学生客观接受,引导学生抽象思维,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拟演示,巩固训练,反馈矫正。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想做、乐学的学习情感,真正做到“减负”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