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00:3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后,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现在的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克服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扩大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能力,提供学习情境等。那么,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定位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存在哪些误区,教学方式应该如何变革等问题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  多媒体;   自主学习;
正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中,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最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建立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理论基础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我们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理论要先行,理论要为实践做指导。有了理论的指导,那么我们的实践变革就不那么盲目空洞了。20世纪兴起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成为指导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的理论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
现在的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克服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扩大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能力,提供学习情境等。那是不是信息技术就应该成为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教学系统的主体永远都应该是学生。而信息技术它只能是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不是主体,更不是核心,不能本末倒置!
三、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为了课件而课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于是,教师们下载或制作了大量的课件。每节课都用课件,每个问题都用课件呈现,好像离开了课件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了。而这种所谓的课件,大多仅仅是“课本搬家”,把课本上的东西,搬到电子白板上来,同时再加上大量的拓展资料。一节课下来,老师就跟随着课件,把课本上的内容讲解一遍。因为拓展内容多,好多教学内容都匆匆带过,学生们貌似掌握了好多,但只要课件一结束,同学们的思维也就结束了。因此,我们对于课件,应该把握一个度,课件的运用中我们应宁缺毋滥,合理运用,不能纯粹为了“课件”而“课件”!
(二)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现在,我们有了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学。于是,许多老师只是一味的追求多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好多传统教具(如模型、实物、标本、挂图等)都被抛弃了。我们好像变成了多媒体操作员、解说员。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不是为了给教师带来所谓的便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00:32:43 | 只看该作者

(三)、为了活动而活动
新课改后,我们的课本上多了许多探究、思考、马上行动等活动内容。于是,许多老师逐一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上网查资料、模拟演示忙的不亦乐乎,结果得出了许多所谓的答案。一节课下来,各种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们高兴了,教师也忙坏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咋样。对于这些活动,我们应该有所选择,适当开展。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教师演示讲解讨论,使教学行为变为互动行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积累知识的过程,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相信书本和教师的思想,从而束缚了学生们思维的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而在信息化教学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平等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是孤立的两个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建立起良性平等的对话平台。
(二)激发求知欲,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注意现有教具能解决或创设的情境对学习内容无实质帮助时,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创设所谓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而不是为了丰富课件内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就像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种神丹妙药似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既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同时,教学内容、对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最忌生搬硬套,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取最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方法。
(三)注重教学“三性”,设置合理的自主学习环境
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学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所谓主体性,就是要时刻把握住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这是核心。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是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所谓的全体性,是指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所有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进步,而不仅仅只关注学优生。所谓的全面性,也就是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成长,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学习资源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们切记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化”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合理引导,组织,真正让信息技术促学。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同时也要懂得“收手”。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信息技术,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减小东西部教育差距,推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真正发挥其优势,让它成为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刘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考试周刊,2010,36-38;
2.陈昌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语文学习方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12-15;
3.霍巍.浅析课改背景下的自主学习[J].教育理论研究,2008, 8-9;
4.宋长平.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提高[J].成才之路,2010,19-21;
5.丁春明.浅析网络环境下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1-24;
6.刘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1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