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3 00:23:08
|
只看该作者
1、利用一轮模块复习,以语篇为载体,夯实学生词汇基础。一轮复习以模块的词汇知识为主,但是单纯地再讲解一遍单词词组和句型,第二天采用听写的形式来进行词汇复习,效果基本上是微乎其微的。学生老是反映单词记不住,或者是听写前勉强记住了,但是过后马上就忘了。我也做了不少试验,利用单词词组填空和翻译句子等形式考查学生当天复习和听写过的词汇,结果得分率都很低。学生就算知道某个单词或词组的意思,还是不会将其运用到句子或文章中去,可见这种词汇教学方法的低效了。于是我大胆革新,摈弃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采取教材重组的方式,以语篇为载体,对每单元的课文进行改编,同时把本单元出现的重点高考单词和词组编入这篇文章内,大约150-200字,让学生进行翻译。而且所编文章应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一遍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训练方式锻炼了学生在语篇和语境中运用和表达词汇的能力。因为新课标对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词汇学习的要求不仅仅限于辨认、识记和理解,还在于运用和表达。所以我觉得高三的词汇教学更应融入到句子和语篇的教学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语言的语境。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见,以语篇为载体的词汇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达到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词汇基础的目的。
以Module 2 Unit 2为例,我自编了这样一篇短文:
我是一个喜欢踢足球的高三学生。说实话,为了能够被接受成为一名校队队员,我过去常常每隔一天就去踢足球。这是一支由专业教练负责管理的球队。作为一名校队的运动员, 我不得不参加一个接一个的比赛, 从中我提高了自己的技术也丰富了经验。但反过来这也对我的学习带来了影响。那就是为什么我最终离开了校队并允诺仅在空余时间踢足球的原因。尽管我的角色已经被另外一个学生替代了, 我从不后悔。毕竟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现在,为了在高考中与别的同学竞争, 我正在做充分的准备。我想,每一位高三学生都应当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也坚信只要我努力, 我应该会成功的。
学生通过翻译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掌握deserve, compete, admit, be fond of ,used to do, every other day, in the charge of , one after another, as well as, in turn等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而且也会对它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因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和他们是那么的相似,就好像在写他们自己的故事一样,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去。我批改下来发现好多同学都写得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问了学生也都说很乐意写这样的文章。因此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激活高三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渠道。
2、利用二轮“分题型指导”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充词汇。二轮复习以各题型的分项指导为主,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轮模块复习后的词汇基础,再通过自己做题和教师对重点词汇的适度拓展和归纳总结,帮助其不断巩固和扩充词汇,不失为激活高三英语词汇教学的又一种渠道。
例如我在分析单项选择之动词和动词词组时,经常采取词组开花的形式,抓住近几年高考经常考到的词组,让学生自己回忆、辨析各相近词组的意思。如分析2009年浙江卷第16题Practicing Chinese kung fu can not only ______ one’s strength, but also develop one’s character.时,我不但和学生一起回忆复习了bring up, take up, build up和pull up这四个选项的意思和用法,还联系近几年高考经常考到的和bring, take等有关的词组如bring out, bring about,bring in,bring back, take in, take down, take off, take on等,帮助学生辨析这些易考和易错词组,同时运用填空、翻译句子、编对话、小短文等形式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和扩大词汇。如我自编了这样一篇小短文,让学生选择适当的词组填空,来复习以上所讲的词组: This old picture brings back my memory of early childhood, when I was brought up by my grandparents. I had a good time there but soon I was forced to attend school, which brought about some changes to my life and brought my happy childhood to an end. I felt I was taken in. But I was persuaded by my parents and worked hard to take on more responsibility. Finally, I took up business and soon my career took of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