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7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五)、半截钱里的父爱
(1)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
(2)“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
(3)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
(4)“魂掉了。”娘心疼地说。
(5)“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自言自语,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直出去了。
(6)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7)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8)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9)“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10)“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11)当我离家上学时,竟有“巨款”5500元!另外,亲戚们这个10元,那个20元,学费总算勉强凑齐了。
(12)爹送我,一瘸一拐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13)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我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14)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15)中午爹才回来,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16)“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沓百元纸币。
(17)我疑惑地看着他。“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向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
(18)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19)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20)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的后面,送他上车。
(21)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22)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23)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24)这半截钱里的父爱,足够我受用一生!
(选自《青年博览》2007年第2期)
21、感知深刻内容,提炼——文中围绕“父爱”写了哪三件事?请加以概括。(3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
第三件: 。
22、分析写作技巧,借鉴——第(6)段从记叙的角度看运用了什么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记叙顺序是: ,作用是:
。
23、剖析鲜明形象,理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父亲吃饭时的神态进行描写?(3分)
。
24、品读精彩语言,赏析——品析下面句子,回答:(4分)
(1)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句子中的“这边”和“那边”分别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2)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我为什么觉得“很‘暖和’”,而不觉得炎热?)
。
25、透视细腻情感,体验——“这半截钱里的父爱,足够我受用一生!”确确实实,父爱如山。请你也说出你的父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