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认识年、月、日》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同学认识大月、小月,教材中布置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课堂练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出示2007年1月的月历,根据月历判断2007年2月1日是星期( ),2月8日是星期( )。局部同学不能根据月历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可以让同学说一说自身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2008年是星期几,再说说这一天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加深认识。议一议的第三小题:每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同学不能快速、正确地判断出。在新授局部,可以让同学在观察年历中,发现每个月有几个星期,最多有几个星期。
在练习布置中可以再增加些贴近同学生活的例子,如说一说自身的生日是建军节的前一天,猜一猜是几月几号等等,让同学在生动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教学时,让同学说出自身的生日,并在年历上找一找。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能很快地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中。通过观察2005年年历,同学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但2月是28天……全班交流总结后,得出: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是小月,2月是特殊月。本课的重点是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大月、小月?同学大局部都提到用拳头记忆,在课堂中,我让同学一起指着拳头凹凸处数大月和小月,同学掌握情况很好。
在作业中,发现同学看年历还不够灵活。根据某一天推算前几天或后几天的日期,同学考虑起来显得很困难,与星期几联系起来就更困难了。所以,在课堂中还是要多进行相应的练习,最主要是让同学学会灵活观察年历。
今天下午,听了罗斌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由于课是我们集体备的,早上我也上了同一个内容,所以在听的过程中有一些想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对于年月日的知识,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不同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别的。同学在生活中了解的年、月、日的知识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为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今天,罗老师借2008年8月8日奥运会的日期来引入课题是非常贴切的,同学能马上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中。后面同学说出了几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较好地对同学进行了思想教育。数学课不能脱离数学,在这儿罗老师能够让同学在年历上找一找、圈一圈这些日子,使同学更好的回到课堂。
在观察年历填写表格时,罗老师让同学讨论:从2008年的年历上,你观察到了什么?同学说出了一共有12个月,有几个月31天,有几个月30天,2月是29天……然后全班交流得出:1、3、5、7、8、10、12是大月,4、6、9、11是小月,2月是特殊月。对于这一环节提出一些小建议:在同学说出一年有12个月后,可以从一月开始让当月出生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看着年历来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可能是这个月的哪一天,这样一来同学观察每个月的天数会更清楚而又不显得单调。
二、借助素材,探索年月日的规律
在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规律时,罗老师让同学观察2008年的年历卡。这一环节,我想可以选择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同学通过自身的观察来发现规律。这样有比较的观察,同学会更容易找出规律,印象也更深。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先让同学自由发挥,想出一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然后我补充同学没有说到的。记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口诀记忆法,同学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拳头记忆法,形象又直观。让他们选择一种自身喜欢的方法来记忆,把主动权还给同学。在学习了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后,罗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老师说大月,男生起立;老师说小月,女生起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进一步巩固了大月小月。
本课内容可以插入猜生日的环节,如:
师:让我们来猜一猜这几位小朋友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我的生日是国庆节前两天,我的生日是元旦后5天……)
同学在小组里交流后师引导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在组织同学回答的过程中,相机整理大月和小月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