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苏教版语文练习的主要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8:2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教材的作业练习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师生自荐课文”,要求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让师生自行设计关于“高新技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也有师生自行设计围绕一定主题进行演讲的口语交际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学习理念。

2、让学生充分交流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新教材的作业练习反映出教科书的编者、教师、学生他们之间都是学习的共同体和文本阅读的主体,三者平等参与和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  

在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中,也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要求。在口语交际练习中,让学生首先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尊重、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其次要学会文明得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合作精神,才能有效地沟通交流。写作练习从观察事物到修改、评改的写作过程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充分感受,沟通见解。

3、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乐趣

新教材的作业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语文实践中去培养语文能力。同时还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新教材的作业练习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查阅作家作品知识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名著。以开放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进生活

“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在构建语文综合实践系统上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尝试,教材的编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契合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材的编写。从该套教材的作业练习设计上可以看出,淡化烦琐的技能训练,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业练习渗透并融合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当代意识,符合当代社会进程中的信息化、开放性、实践性、多学科交融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

“苏教版”新教材的作业练习尤其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拓展性和整合性的运用。课后练习中的多解创意题,目的就是从学生课内所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扩大眼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单元练习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问题讨论专题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社会,密切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资源,树立起“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学习观念。进而实现语文教育与学校内外、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的沟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中,生动活泼的开展语文学习。

5、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教学过程的论述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苏教版”新教材的作业练习也较好的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角色和师生之间地位的变化。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 。新教材的作业练习安排上,也体现出了这种变化,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探究·练习”中的第四题,要求学生进行门类艺术创作的尝试,并且请这一方面的专家或者教师、同学进行评价;“我爱文学”壁报制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语文老师帮助审稿,美术老师制导设计版面;“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要求学生采访学校的一位优秀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或是主办班会、讨论会,或是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丰富的作业练习形式中也充分喻示着教师地位由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

新教材的作业练习还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新的课程资源观,树立起教育服务的意识。新教材的作业练习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社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积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服务理念。

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突出课程目标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新教材作业练习设计中也注重融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渗透,在作业练习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一课《端午日》的课后“探究·练习”为例,四个题目分别是:

(一)、作者说:“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二)、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的作用。

(三)、你能说出除了赛龙船,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吗?你喜欢哪些习俗?为什么?问问长者,端午节赛龙船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的。

(四)、在熟读“每只船可坐12个……的种种情形”一段文字的基础上,向家人有声有色的描述划龙船的生动场面。(以上出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一课《端午日》,教科书第104页)

从编者设计这四道题来看,第一题创设情境,以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体味、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三题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与长者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第四题帮助学生与家长合作学习,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可以说,四道题充分考虑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融合,在课后练习中帮助学生沟通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新型学习方式的导向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6: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