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次定位——小学英语教师三年成长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7: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岁月的长河,总是无声无息。瞧,25岁的脚步也在跟我临别哩。内心略微无奈了一番。为什么无奈呢?有喜有悲吧。选择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很自豪。当站在学校门口,我特意让同事给我随拍了一张。内心似乎有一种不曾预想的声音:南辰,我回来了。见到了曾经的班主任,踏进了曾经的班级。像十年前一样,立在三楼俯视花园,可是,心情却不一样了。我不再是求学的一子,而是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肩上的担子似乎重了许多。

    很多人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当然我也不例外。“你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非要说出个一二,那我只好通俗地告诉你:它是我一直的理想。既然选择了它,那我就必须坦诚对待我工作。首先,我在心里警示自己:做教育,是一件良心活。入职来的一年多时间,很感谢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这算是自己最初的目标吧。我想,有了这一分觉悟,我会一直做到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的。

    谈到三年的计划,我是这样定位的。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先就短期目标说一说。“学为师之骨”。因为作为一名新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每一次的培训,我都认真对待,能够学习,能够带给我一种满足感。记得上次的视导检查,我听了本校老师的三节课,心灵被深深的撞击了。每一位老师课上的都那么精彩,我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还记得跟宋主任的一次闲聊,我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宋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而我应该把功夫花在平时,把每一次的上课都当成一次公开课,认真准备。这一番话,触动了我的心灵。每次的听课培训,我都在努力将别人带给我的眼界吸收到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案、制作课件,每节新授课都在音乐教室进行。所以,我近期目标的就是能上一节公开课(已实现2015.4.16和平路小学)。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时刻准备着。我深知:一名新教师的前三年,是一个定向的阶段。我要打造出自己的上课风格。现在,一次次的心灵冲击,迫使我马不停蹄地朝前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潜心学习,让自己尽快长成大树。另外,在学籍管理和英语教研活动的工作中,我会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力求做到极致。总之,我会关注教育的动态,并随之前进。

    再来说说我的中期目标。思考许久,我想我还是用这句话定位吧。“德为师之魂。”一个人的道德高低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在前不久参加的一次教育讲坛,主讲人于洁老师,她的一颦一笑打动了我。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让我感到自悲。还记得她讲述的一件事:在于老师的班级,有一个问题学生。这个学生不学习,在班级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有一次,于老师要求所有的在新学期伊始,给自己定下目标。而第二天所有的学生都按时上交了,唯有这个孩子趾高气昂地坐在那儿不动。于老师轻声细语地问了几次,这个孩子都没有理睬。最后,于老师朝这个孩子走了过去。最后停在了班级后门,轻松呼唤这个孩子出来。然后对这个孩子说了三句话:“你会努力的;我相信你会努力的;但是在你努力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会帮你的。”说完,于老师扬长而去。留下狰狞的孩子。太赞了。于老师在对待这个孩子时,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从根源入手。是的,杀杀孩子的威风也许也能解决当时的处境。但是,一顿呵斥,教师的丑相暴露无遗,解决不了这个孩子的问题,最后我们还是要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年轻的我,却不能做自己脾气的主人,经常火冒三丈,羞愧不已。我渴望自己能成为于老师那种品行的老师,能智慧地处理事情。用自己的德去感化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亲爱的自己,好好去爱自己的学生,要不你怎么会知道你的学生到底有多爱你呢?

    我的长期目标:用心做教育。很简单,却也那么难。我要求自己一直践行并努力。有时候目标它只是一个目标,而更在乎的是我们怎样去做。借用小津安二郎所说的:“人生和电影,都是以余味定输赢。”所以,有些事情也是急不来的,因为有些事情是要留给岁月去说的。

   在这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在我工作上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同事。请相信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7: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