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3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⑵ 了解作家冯骥才和其创作情况。
   ⑶ 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同学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⑵ 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布置,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⑶ 探究考虑。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同学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作出自身的评价。
  3、德育目标:
    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气,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广博精深的保守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掌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1、引导同学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身的评价。
  2、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指导同学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同学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同学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测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提高品评鉴赏能力;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汇聚奇人绝技
  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同学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同学循声低和,初步感知文意。
  2、同学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同学自荐,朗读自身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顺势作朗读指导: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要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示出“码头”对他们嗤之以鼻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同学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示最佳水平。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体味文章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1、同学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
    生1:文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很神奇,那奇招绝活,让人称奇!
    生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浓郁的“天津风味”,读着真让人陶醉,让人过瘾!
    生3:作者会讲故事,善讲故事,就一件事也能生出万丈波澜,让人佩服!
    ……
  2、教师总结归纳同学发言,为鉴赏定向:
    教师总结并提示:美是眩目的,美是立体的。今天我们着重鉴赏本文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⑴ 见识人物之奇。
     提问:“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身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规范”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规范使自身远远逾越了同行,使自身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才干,渲染自身的身手。大胆的“许诺”,充溢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独行天下;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胸有成算,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付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领略情节之奇。
     提问: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对自身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身的超凡出众?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以小徒弟的心理活动为主,从半信半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再到灰心失望,最后还是“刷子李”自身揭开了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烘托。
     写“泥人张”,则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大比拼。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上小杂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奇招制敌。情节虽然简单,但布置得曲折有致。
   ⑶ 品味语言之奇。
     教师提示:本文语言本性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测评析。
     同学考虑并交流。
     活动效果展示:
     浓郁的“天津”风味。如“要哪没哪”“屋子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中的精华,津味十足。
     单口相声的风味。全文语句短小精悍,活泼幽默,如“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别不信!他还给立下一个规矩……”“倘若没这本领,他不早饿成干儿了?”“天津已是做买卖的地界,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等等。
     用词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如“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地地道道”一词强调的是强者存弱者亡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的余地。如“海张五那边还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用得实在奇绝,特别是加粗的“找”字,更是绝妙。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 ”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假如换成“捏、揉、做”等词,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示手法。
     如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立刻活在纸上。
     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五、同学自由活动,质疑、解疑、存疑
  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可以指名请同学回答,也可向全班同学请教,也可向老师提问。
  同学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徒弟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舍本逐末?
  2、“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3、刷子李、泥人张、王叔远等民间高人,他们的高超技艺流传下来了吗?该如何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
    同学集体讨论,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
  1、假如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身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身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无妨看做是对自身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假如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秀。
    曹小三的态度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有这样的高规范,严要求,他人自然会注重这一点的。
  2、这两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示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需有身手;二、有了身手才干有自身的尊严。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有一点应该明确,那就是:能够达到以上两点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能够保证这种人生的社会是合理的社会。
  3、通过讨论,应该认识到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应当得到维护,它们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维护民间文化遗产是对世界文化做贡献。
六、课堂小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做派奇的刷子李,行事奇的泥人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津味十足、本性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维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溢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当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七、体验与反思
  1、同学推选班里有绝活的小能人上台展示才艺。
  2、要求同学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一篇人物速写。
  3、同学读自身的文章,然后集体评议。
八、安排作业
  1、整理课上的“人物速写”片断,把它收藏在《生长的足迹》中。
  2、课外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
【板书设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à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āo)   怵(chù)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示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入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发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局部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一起点?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身手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1、诵读:
    同学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2、扮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同学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扮演。同学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布置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置好台词。
  3、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同学品味其韵味。
    提问: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测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⑴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⑵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⑶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⑷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4、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争辩。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身的身手外。还要讲求与他人合作,一起探求,一起发展。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同学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师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推荐同学课外阅读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六、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身手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布置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性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
七、安排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三
【教学目的】
  1、调动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同学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同学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同学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2、布置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同学分组自学)
  自学任务:
  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扮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
二、课堂学习(同学汇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提升)
  1、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
    (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同学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善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逾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坚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2、整体掌握课文:
   ⑴ 请第二组同学用曲艺的形式给我们讲述“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奇”在何处。(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⑵ 这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是存在的。就我们同学中也有一技之长的人。有请第四组展示他们的绝活。
   ⑶ 教师点拨:
     课文里的故事,同学们的扮演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但是“功夫深”这三个字不只仅指为此花去的时间,它还涵盖了意志品德。记得,有位画家曾说过:比技艺,最终是比人品。那么,“刷子李”“泥人张”的人格魅力何在呢?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所以说,伟人名人固然辉煌夺目,但凡夫俗子也不乏其巧妙绝伦;“刷子李”谈生意,满腔正气显派头;带徒弟,一手绝活传真谛。“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⑷ 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品味语言、朗读课文的效果。
     首先,由小组代表范读揣测的语段,再谈谈处置的理由。
     其次,老师出示语段,请他们标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再说说为什么。
    ①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重音在“亮堂”上,表示作者对手艺高超的艺人的肯定、赞颂。
    ②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重音在“活”上,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地地道道”语气要中肯,节奏要慢。
    ③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重音在“泥人张”和“差”上,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对泥人张的称誉。
    ④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重音在第二个“找”字上,以回敬海张五的挑衅行为。
   ⑸ 齐读以上例句,读出语气语调。
  3、探究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门邪道,靠劳动吃饭行得正,站得直,怕谁?怵谁?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我们听过“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姑且不论它们发生的背景,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点科学性、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不可以没有信息,不可以不关注时代的潮流,不可以不和他人沟通、合作,更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说,未来社会需求多元的、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努力奋斗,让自身成为时代的新人!
三、课后拓展学习
  1、给下列字正音:
    焉 林 抠 蘸 撂 褒 贬
  2、社会调查,收集民间类似“刷子李”“泥人张”这类奇人奇趣的资料,写成故事,或人物速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测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4、培养同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1、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
 
【教学内容】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示力。教学时,要引导同学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身手大智慧。
【公开课教案】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同学交流搜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
  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3、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⑴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⑵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指导同学复述课文时,要抓住“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情节;“泥人张”故事的悬念。
     同学小组交流时明确。
  4、“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5、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从整体上掌握文章要点。引导同学阅读时,围绕题目“俗世奇人”的“奇”字探究。
二、精读品味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性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语气、语调、重音。
  2、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示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么独到之处?(同学考虑片刻,班级交流)
  3、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同学自主阅读,品味语言的韵味,提高文学的素养。
三、拓展反思
  1、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同学小组展开讨论或争辩)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阅读,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四、延伸练习
  学习本文的写法,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和“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五
【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示力。教学时,要引导同学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身手大智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考虑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身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文章人物之奇、情节之奇和语言之奇。
  2、品味语言,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广博精深的民间文化保守,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同学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掌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3、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课前准备】
  1、扫清生字词障碍。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
  3、搜集其他奇人高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同学介绍作者资料,并讲述搜集到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2、同学速读课文,考虑:
   ⑴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指导同学复述课文时,要抓住一人一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⑵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身设立的近乎苛刻的 “从业规范”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规范使自身远远逾越了同行。他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才干,渲染自身的身手。大胆的“许诺”,充溢自信;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致敌。这是一位内敛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性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举例揣测评析。
   ⑴ 浓郁的“天津”风味。如“要哪没哪”,“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的精华,津味十足。
   ⑵ 单口相声的风味。如“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只有这一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等。
   ⑶ 用词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⑷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示手法。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同学自荐,朗读自身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四、合作探究
  考虑:“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舍本逐末?
  明确:假如“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身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身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无妨看做是对自身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假如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秀。
  曹小三的态度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有这样的高规范,严要求,他人自然会注重这一点的。
五、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2、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同学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让我们拍案叫奇,那津味十足、本性朴素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值得深思的是该如何维护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溢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当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七、安排作业
  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
【板书设计】
  ↗人物奇:艺奇、性奇
  俗世奇人 →情节奇:简单、曲折
         ↘语言奇:朴素、传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六
〖创意说明〗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一个“奇”定会让同学无限向往。抓住文题“奇”展开教学,让同学在自读中多角度感受,见识人物之奇,领略情节之奇,品味语言之奇。最后设计一环节,让同学也来过一过“奇”瘾。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见识人物之奇
  1、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2、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请说说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令人称奇;但是他为自身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规范”更是奇崛之极。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无人能比、独行天下的手艺令人称奇;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胸有成算,以独特方式予以还击对方的行事作风同样令人称奇。
 
三、领略情节之奇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明确: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身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身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写“泥人张”,则是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四、品味语言之奇
  1、教师提示:
    本文语言本性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测评析。
    同学自由朗读品味。
  2、展示品味语言、朗读课文的效果:
    首先,由小组代表范读揣测的语段,再谈谈处置的理由。
    其次,老师出示语段,请他们标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再说说为什么。
    例:①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读出“亮堂”的重音,表示作者对手艺高超的艺人的肯定、赞颂。
      ②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重音在“活”上,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地地道道”语气要中肯,节奏要慢。
      ③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重音在“泥人张”和“差”上,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对泥人张的称誉。
      ④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重音在第二个“找”字上,以回敬海张五的挑衅行为。
    齐读以上例句,读出语气语调。
  3、体会多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的浮于纸上。
 
五、展示个人之奇
  1、探究: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争辩。
    明确: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身的身手外。还要讲求与他人合作,一起探求,一起发展。
  2、你见到过或听说过其他“奇”人吗?仿照文章的语言风格,在班上做个交流。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有许多一起点,亦有不同之处,采用比较法学习课文,可以获得鲜明的印象。
 
〖教学步骤〗
一、破题导入
  按“陋室不陋”的形式改写课题,如“俗人不俗”。
 
二、寻读课文
  1、寻读出奇人之“俗”来。
  2、寻读出奇人之奇来,并说说两人其的异同点。
  3、寻读出两篇文章的一起点:
    如:都通过一件事来表示人物,情节上都一波三折,语言本性朴素、幽默传神、都用刀一个侧面人物等。
  4、寻读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从表示技巧、构思角度、语言特色、内容的偏重点等方面着手。如:《刷子李》主要在表示技艺之高超中点染人品,语言中多用对称句,更偏重表示其技艺。《泥人张》则主要在表示其人品故事中点染出其高超技艺,语言幽默犀利,更偏重表示其人品。
  5、寻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言加以赏析玩味。
三、探究课文
  1、将两篇文章顺序换一换,可否?
  2、研讨课后练习三。
 
四、能力拓展
  写一个你熟悉的“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
  3、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4、教学重点:情节分析;教学难点:语言品味。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板书)
    刷子李,看出是干什么的,引出俗世;为什么这样叫,引出奇人;
  2、初读课文:
   ⑴ 轻声读课文,考虑:刷子李奇在何处?
   ⑵ 讨论:
     穿黑衣。
     奇:规矩严;
       派头足;
       技艺高。
  3、精读课文一:
   ⑴ 轻读课文,考虑:看到这个奇人如此高的技艺,你有什么启发和考虑?
     提示:有绝活,亮堂;没能耐,发;勤学苦练才有本领,才有绝活,才有尊重;优胜劣汰等。
  4、精读课文二:
   ⑴ 轻读课文,考虑:文章怎样把刷子李写得这么奇的?
     提示:抓住特征;正侧结合;语言生动。
  5、迁移练习:
    说一说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注意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最好用到课文中的一种方法。
三、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3: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