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康城中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5
标题: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康城中学)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参考!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阅读《三峡》,准备比较阅读。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水以和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溢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1、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
    教师指导同学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同学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⑴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
     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越。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⑵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⑶ 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⑷ 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三、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教师引导同学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示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同学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
  四、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请同学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
  教师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和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同学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同学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同学放开谈,随意谈。同学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偏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时。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这一环节,同学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同学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六、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
  【点评】
  本教学案例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同学的认知能力,合理地进行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既切中教材的知识点,又掌握住教材的人文因素,有利于全面提升同学的语文素养。强化基础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符合本学段同学的需求。感悟体味语言,则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特质。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问题的设置富于启发性,能充沛引发同学的想像,有助于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比较阅读,是本教学案例的一大特点,它不只有利于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借鉴。另外在培养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方面,在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也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同学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同学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同学: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喜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同学进行记忆。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同学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公开课教案】
一、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同学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同学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 培养同学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示力的词语。
    缥碧 甚箭 轩邈 泠泠 千转 直视无碍 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同学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掌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测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同学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三、合作学习
  1、同学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同学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协助,理清句子大意。
  3、同学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研读赏析
  同学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标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同学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协助明确:
  1、要求同学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同学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依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同学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标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五、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同学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考虑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示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示了唾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六、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可以模仿《话说长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 倾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 志趣高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三
【学习重点】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课前预习】
  1、先默读一遍课文,再大声朗读一遍。
  2、给下列词注音: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   )
    鸢飞戾天(   )(   )嘤嘤(   )横柯(   )
   3、你会解释它们吗?
    共色     从流    轩邈      相鸣    天下独绝 
    千转     忘反    戾天      百叫无绝
  4、翻译下列句子:
   ⑴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再读《三峡》,从文中找出三句和本文有相似之处的句子: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看画面和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重点词的读音。
  2、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读,掌握节奏、重音、停顿。
  3、同学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同学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同学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老师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以请老师回答。
  五 整体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掌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和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小组讨论,阅读提示: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并指出它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第二段的写景重点是什么,文中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文章从那两个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3、第三段的写景重点是什么,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文中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4.老师根据同学发言板书要点,同学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六、课堂练习
  同桌互相背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同学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志趣美;探究新思维训练,理解难句。
  〖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
  1、抽背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美丽的景色,并用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进行对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1、选两位同学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扣住水之异、山之奇。
  2、再读课文,品味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同学考虑交流,师点拨。
  三 揣测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师生一起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同学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能说出一点就好。
  2、齐读这几句话,感受语言的音韵和谐美。
  四、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示语:本文中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较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同学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五、难句探究
  马克思说:“人发明环境,同样环境发明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同学自由发言。
  六 小结
七 课堂练习
  1、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2、根据理解默写课文
   ⑴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
   ⑵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
   ⑶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
   ⑷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
   ⑸ 写江流气势澎湃的;                  。
   ⑹ 写听觉感受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5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四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学中应充沛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对同学进行美的教育。运用课件,激趣导入,张显文章意境,体悟文章美感。品读文本,培养同学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同学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引导同学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赏美景,营造氛围,引入课文
  1、播放课件,观赏富春江风光。
  2、插入解说: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二、由同学讲述作者的简历,教师作评价补充
  展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人效仿他这种文体,称“吴均体”。著有 《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展开课件,提示重要词语的读音。
  3、指名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读,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可适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同学齐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同学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让同学理解文中加粗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上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绝
  2、同学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准备质疑。
  3、让同学自主提出翻译难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播放课件:(同学有可能提到的疑难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理清课文的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全文都是围绕着“异”和“奇”这两个字来写的,总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边引导边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 水之清
    从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下
    流
    飘 奇山:高山寒树 树之奇
    荡    独负势轩邈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绝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六、同学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七.安排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五
【设计理念】
  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在教学时,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志趣美。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倾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
  2、引导同学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这里是富春江的几张图片(看课件2),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请看学习目标(看课件3)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倾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任务比较艰巨,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检查预习情况,知道本文作者的举手?(预习时注意了课下注释,很好!)
  2、道本文体裁和这种文体特点的举手?(同学回答后明确: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那么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出示课件4)
    自学指导(一)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板书同学提问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读错的字词:
    转 缥碧 轩邈 见 横柯 急湍
    三分钟后,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指名会的同学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的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
    x x,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假如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书读错的字与黑板左侧。
  4、生齐读课文(配乐朗读)。
  四、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出示课件5)
    自学指导(二)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2、生自渎,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同学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同学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
  3、(6分钟后)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样译讲呢?请看:(出示课件6)译讲方法:
    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最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
  4、这一排同学用“开火车”的方式依次译讲,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错误。(如出现错误,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同学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
  5、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
    点拨: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身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如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6、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
  7、齐读课文,假如时间来不和,就不用了。
  五、课堂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出示课件7)出示课堂作业
  1、 背诵课文:
    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身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背诵。
  2、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
    假如举手少,就让同学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
    同桌背;
    齐背(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
  继续出示课堂作业(出示课件8)
  4、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对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同学讨论后明确
    [不只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示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倾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探究、练习二 [解决探究练习二]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同学分组讨论。同学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
    奇山──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和听觉结合)
    异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只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只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了作者倾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师:下课
  六、作业设置(出示课件9)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3、同学们,请那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课后反思】
  我带着相信同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想法走向同学,在课堂上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这节课的胜利之处,第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理解字词全部下放给同学”,但不是完全甩给同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同学进行深层次的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妙处,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互动的交流,这样同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干充沛体现。第二点实验理念,转变方式,我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还多了一层美,即语言文字自身的美,以和由语言的隔阂所带来的想像美、再发明美,老师要充沛利用这一资源为同学创设想像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得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正符合新《课标》对文言文提出的诵读要求。
【板书设计】
           奇山    山之峻峭
           异水    水之清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同学讨论探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同学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二、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
  要求同学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同学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1、同学自读课文,划出自身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2、让同学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边读边发现问题。
    提出自身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一起解决。
  3、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4、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缺乏?
    同学说后屏幕展示: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用词精练,字字珠玑,无以复加,无以舍弃。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
       写景不忘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缺乏:根据总写“奇山异水”到分写的写作结构应先写“奇山”再写“异水”。
  三、拓展
  找出描写上面图片的句子,并选其中你喜欢的句子扩写一段话。
  四、小结
  同学说后,屏幕展示。
  五、作业
  1、收集描写山水的诗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写你见过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书】
    总写:奇山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视觉)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奇山            (听觉)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
  3、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能够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独特,写法精妙的特点。
  难点是了解文义。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请大家打开书,听我朗读课文,注意读音的正确。
  3、要与古人对话还需过翻译这道关:老师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的译文,请大家对照书下注释和手头的参考资料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话请和时在旁边进行纠正,看谁的眼光最犀利,谁的古文翻译能力最强?每小组负责一段,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分发资料)
  4、进行每小节节意的分析。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5、再齐读,停顿的适当、节奏的缓急。老师在找课文翻译的同时,又找到一篇《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作者也是吴均,据说这是原稿。真实性我想也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有改动的地方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文章结构特点:总分;语句多用对偶句,增强气势;抓住景物特征,注重细节描写;善用精妙词语,表示事物特征;语句书写为情感表达服务。
  6、注意重读,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再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7、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倾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8、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9、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⑵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2、情感态度方面: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掌握课文的主旨。
  3、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战略与方法:朗读、背诵;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和风格。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同学读一遍后:这首小诗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
    (明确: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 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定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清人沈德潜称誉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这首诗有画一样的意境美而且构思巧,想象奇特,语言清新易懂。)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赏读课文
  1、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同学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同学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同学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同学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置)
    点评:偏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同学的情感处置;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和《词语手册》,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四人小组讨论,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组长记录疑难,交给老师;教师把疑难放在全班讨论
    涉和重点词句,板书
    字词:任意东西、许、独绝、甚、若奔、皆、上、指、千百成峰、千转不穷、无绝、忘反、犹、见(xiàn)日
    句子:(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一起出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昼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3、三读: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同学(水平稍差的)谈自身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同学(水平较好的)谈自身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同学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    异水   奇山
  4、四读: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示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⑴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自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⑵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容纳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⑶ 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昼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5、五读: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同学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同学自由发言,如:
   ⑴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⑵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示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只从侧面烘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唾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示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局部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实际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唾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示。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实际。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呵斥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只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6、六读: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同学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只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只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7、作业布置
    全文朗读、背诵默写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完成课后“考虑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标: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 ~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实际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学第一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⑴ 风烟:指烟雾。
   ⑵ 共色:同样的颜色。
   ⑶ 俱:都。
   ⑷ 许:和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⑸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身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局部,这局部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第二段
  1、同学齐读后讲解。
   ⑴ 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
   ⑵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
   ⑶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局部。这局部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段。
  五、教学第三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⑴ 实写语句局部讲解:
    ①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③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泠,音。
    ⑤ 相鸣:相向和鸣。
    ⑥ 戾天:到天上;戾,至,音。
   ⑵ 虚写语句讲解:
    ①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③ 经伦:筹画、治理。
    ④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⑤ 犹:好像,如同。
    ⑥ 交映:互相掩映。
    ⑦ 见:同“现”,显现,显露。
  2 、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局部。这局部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倾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示出来。第三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的特点:清澈,湍急。
  3、山的特点: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 20:5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同学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同学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同学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同学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同学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布置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同学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同学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示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谈出自身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同学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同学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同学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同学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幼稚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同学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志,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同学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同学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同学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示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让想像飞起来
  1、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同学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同学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考虑作者总写了什么?
  生: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师:至此点明了作者行舟的路线。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生: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奇山后写异水。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示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澎湃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澎湃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只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发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师: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考虑: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由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只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考虑。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